点绛唇 过夏人遥,吟秋恨积,因度此阕,以纾离怀

月怨花悲,翠帘荡漾云垂地。
赋情将寄。
泪沁相思字。
独掩深闺,且把丝桐理。
琴声细。
塞鸿孤唳。
影落潇湘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许诵珠的《点绛唇·过夏人遥吟秋恨积因度此阕,以纾离怀》是一首充满情感与意境的古诗。下面将对其内容、背景和艺术特色进行详细解析:

  1. 作者介绍
  • 许诵珠,清代诗人,其作品展现了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对自然美景的敏锐感知。
  1. 诗歌原文
    月怨花悲,翠帘荡漾云垂地。赋情将寄。泪沁相思字。独掩深闺,且把丝桐理。琴声细。塞鸿孤唳。影落潇湘水。

  2. 诗歌赏析

  • 月怨花悲:描绘了夜晚的月光和花朵的哀愁,形成了一种凄美的意境。
  • 翠帘荡漾云垂地:通过描写翠帘的摇曳和云彩的低垂,营造了一种宁静而深远的背景。
  • 赋情将寄:表达了诗人将自己的情感寄托在自然之中的愿望。
  • 泪沁相思字:反映了诗人因思念某人而产生的哀愁。
  • 独掩深闺:描述了诗人独自在深闺中的情景,增添了一份孤独感。
  • 且把丝桐理:提到了弹奏古琴的情景,显示了诗人对音乐的热爱。
  • 琴声细:强调了演奏古琴时声音的细腻。
  • 塞鸿孤唳:借用塞上的鸿雁叫声来表达诗人的孤独和远行之情。
  • 影落潇湘水:最终,画面转向了潇湘的流水,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诗人情感的深沉。

《点绛唇·过夏人遥吟秋恨积因度此阕,以纾离怀》不仅是一首表现个人情感的古典诗词,更通过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和深邃的情感内涵,成为了中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通过对这首诗的深入分析和欣赏,不仅能够更好地理解古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精神面貌,也能够从中汲取到生活的智慧和艺术的灵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