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曾祠瓣香楼联

岳色渡河来,远树平沙天广大;
楼头延月入,宋台梁苑客徘徊。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二曾祠瓣香楼联》是许振祎创作的一副对联,描绘了二曾祠瓣香楼的壮丽景象。下面将详细介绍文学作品:

  1. 创作背景
  • 作者许振祎简介:许振祎字仙屏,是奉新人,同治癸亥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官至东河河道总督。
  • 历史位置:二曾祠位于奉新人区,因楼而命名,楼为瓣香楼,建筑宏伟壮观。瓣香楼坐北向南,高三丈七尺,气势宏伟,具有独特的双脊四坡设计,形式别致。
  • 文学价值:许振祎的《二曾祠瓣香楼联》以生动的语言描绘了瓣香楼的壮丽景色以及其所承载的文化意义和历史价值,成为研究清代建筑和文学的重要文献资料。
  1. 文本内容
  • 上联解读:“暮卷归云,朝临飞鸟,谁来骋坐,可慷慨而无文字之鸣。” 描述了瓣香楼上下三层的走廊宽阔,柱子粗壮,飞檐凌空。诗人站在楼上,仿佛能听到风声和鸟鸣,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壮阔与生命的活力。
  • 下联解读:“梁苑诗追,樊楼灯远,今古风流同胜地;太行云接,艮岳湖沉,纵横气概遍高台。” 上联中“梁苑诗追”指梁园的诗歌文化,“樊楼灯远”则指的是古代樊楼的繁华景象,两句合起来表达了二曾祠在古今文人心中的地位和影响。而“太行云接”形容山脉如云海一般连接天际,“艮岳湖沉”则描绘了山水之间水天一色的美景,两句合起来展现了瓣香楼周围的自然景观和雄伟气魄。
  1. 文学特色
  • 对仗工整:《二曾祠瓣香楼联》上下联对仗工整、意境开阔,通过对比描绘出瓣香楼的壮丽景象及其背后的深厚文化底蕴。
  • 意象丰富:通过对“暮卷”、“朝临”、“骋坐”、“慷慨”等意象的运用,使得整幅对联富有动感和生命力,同时蕴含深厚的文化意蕴。
  1. 文化意义
  • 历史文化的传承:瓣香楼不仅是一个建筑,也是历史和文化的象征。通过《二曾祠瓣香楼联》,人们能够了解到清代的建筑风格和文学艺术。
  • 地方风情的展示:二曾祠作为地方的一个标志,其文化内涵和建筑风格反映了当地的历史变迁和地域特色。

《二曾祠瓣香楼联》不仅是一副优美的对联,更是一幅反映地方历史文化和艺术风貌的珍贵画作。通过对这一作品的学习与鉴赏,不仅能够领略到中国古典文学的魅力,还能深入理解和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独特魅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