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多小菽,味美如香粳。
舟子深知我,瓶瓮炊粥成。
谢食日兼旬,饮此胜瑶琼。
客路无药饵,得此亦怡情。
舟行里下河 其二 (壬戌(清同治元年,一八六二年,十九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舟行里下河 其二”是清代诗人陈沆(字鹤年)的作品。这首诗反映了清同治元年(1862年)陈鹤年在河南巡抚任内,面对捻军南窜时的策略和军事行动。诗中描述了他在处理捻军问题上的智谋和果断,以及他为保卫国家边疆安全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
陈鹤年,字鹤年,号鹤田,是清朝同治年间的一位著名官员。他在河南担任巡抚期间,面对捻军的频繁骚扰,采取了积极的防御策略。这首诗便是他在处理这一危机时,表达自己军事策略和政治智慧的代表作。
诗中的“舟行里下河 其二”是陈鹤年针对捻军南犯而写的第二首诗,其第一首为《舟行里下河 其一》。这两首诗共同构成了陈鹤年的文学作品的一部分,它们不仅记录了当时的历史事件,也反映了作者深刻的政治理念和军事才能。
陈鹤年作为一位地方高级官员,他的文学创作不仅仅是个人兴趣的体现,更具有深远的政治意义。他通过诗歌来传递自己的政治立场和治国理念,同时也借此表达了对国家边疆安全的深切关怀。
“舟行里下河 其二”不仅是陈鹤年个人的文学作品,也是研究清代历史、政治、军事的重要文献资料。它展示了陈鹤年在特定历史背景下的智慧与担当,以及对国家安全的坚定维护。通过对这首诗及其背景的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当时的社会状况和陈鹤年的个人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