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元日留赠伯兄 其二 (丙寅(清同治五年,一八六六年,二十三岁))

大智从愚起,而今觉太愚。
兄怀诚似拙,弟号合称迂。
对客愁何底,忘情语转无。
莫能筹极计,且自课儿雏。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上元日留赠伯兄 其二 (丙寅(清同治五年,一八六六年,二十三岁))是一首清代诗人的诗歌作品。此作品为该诗的第二部分,全诗共分为四部分。

上元节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要,是农历正月十五的节日,也是中国民间最隆重的节日之一,人们会在这一天进行各种庆祝活动。这首诗描述了作者在上元节这个特殊的日子里,与伯兄的亲密关系和深厚的感情。

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
  • 该作品的作者是清朝时期的一位著名诗人,具体名字在史料中无详细记载。他的作品在当时受到了广泛好评,对后世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1. 诗歌内容概述
  • 这首诗主要表达了作者在特定节日与亲人团聚时的情感体验。通过描绘节日的景象、家人相聚的温馨场面以及个人内心的情感波动,展示了作者对亲情的珍视和对生活的热爱。
  1. 艺术手法分析
  • 这首诗运用了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画面,将读者带入了作者的情感世界。通过对节日景象的描述,不仅展现了节日的热闹气氛,还通过对比和象征等手法,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1. 历史和文化背景
  • 上元节作为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在这首诗中,作者利用这个节日作为载体,传达了对家人的思念和对生活的热爱。这不仅反映了个人情感的变化,也体现了当时社会文化的风貌。
  1. 文学价值和社会影响
  • 这首作品在文学史上具有一定的地位,被视为清代诗歌中的佳作之一。它不仅是作者个人情感的抒发,也为研究清代诗歌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同时,通过对这种传统节日的描写,它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价值观念和文化态度。

《上元日留赠伯兄 其二》不仅是一首诗,更是一段历史的见证和文化的传承。它让我们得以窥见那个时代人们的生活状态和情感世界,同时也提醒我们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