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苒容圃少府归养黔中

落木萧萧动地寒,骊歌苦调唱辛酸。
由来至性勤将母,肯为浮名久恋官。
巫峡三冬愁积雪,洞庭尺水撼狂澜。
雁行不到衡阳外,欲寄平安一字难。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赠苒容圃少府归养黔中》是章天育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少府归乡的情景,以及其背后的情感与志向。下面将详细探讨这首诗:

  1. 诗人简介与时代背景
  • 诗人章天育:章天育,字云飞,是清初著名文人、官员,他的作品多反映社会现实和个人情感,展现了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独到的视角。
  • 创作时间:这首诗创作于清朝初期,反映了当时文人对官场生活的态度和情感。
  1. 诗歌原文
  • 落木萧萧动地寒,骊歌苦调唱辛酸:这句描绘了秋天落叶的景象和送行的骊歌,表达了一种离别的辛酸与无奈。
  • 由来至性勤将母,肯为浮名久恋官:表达了诗人对于家庭责任的重视以及对名利看淡的心态。
  • 巫峡三冬愁积雪,洞庭尺水撼狂澜: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传达出诗人内心的忧郁和不平。
  • 雁行不到衡阳外,欲寄平安一字难:以雁南飞比喻人的归途艰难,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1. 诗句赏析
  • “由来至性勤将母,肯为浮名久恋官”:这两句诗深刻表达了诗人对于家庭责任的重视和对名利看淡的态度。其中“至性”体现了诗人的真诚与正直,而“肯为浮名久恋官”则揭示了他对于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于个人价值的坚守。
  • “巫峡三冬愁积雪,洞庭尺水撼狂澜”:这两句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传达出诗人内心的忧郁和不平。其中“巫峡三冬愁积雪”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于季节变换带来的变化和对自然的敬畏,而“洞庭尺水撼狂澜”则通过夸张的手法,展示了自然力量的强大和不可抗力。
  1. 文学价值
  • 艺术特色:这首诗在艺术上具有很高的成就,尤其是其语言简练、意象生动的特点,使得整首诗富有画面感和感染力。
  • 主题深刻:诗中不仅表达了个人的情感与志向,还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社会现象和文人心态。
  • 历史价值:作为清朝初期的作品,它为我们理解那个时代的文化氛围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1. 文化影响
  • 对后世的影响:这首诗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尤其是在表达个人情感和社会现实方面。
  • 在文学史中的地位:作为清初文人的代表作品之一,它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被后人广泛传颂和研究。

《赠苒容圃少府归养黔中》不仅是一首表现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的诗歌,也是清朝文人文化心态的体现。通过对这首诗的研究,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清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思想感情,同时也能从中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