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抵泸州

锦江直下古城壕,地入炎荒近不毛。
万里亲朋劳梦寐,十旬餐宿托风涛。
征蛮罗甸军声远,《谕蜀》文园典策高。
扫尽瘴烟开郡阁,岷峨天半落挥毫。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舟抵泸州》是清代诗人盛锦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以下是对该作品的具体介绍:

  1. 作者简介:盛锦,字廷坚,号青嵝,江苏吴县人,为诸生。他以其沉雄顿挫的诗歌风格著称。在京师期间,因厌倦文场而返回故乡,后被沈德潜引为同调,并有《青嵝诗钞》传世。
  2. 诗歌原文:锦江直下古城壕,地入炎荒近不毛。万里亲朋劳梦寐,十旬餐宿托风涛。征蛮罗甸军声远,谕蜀文园典策高。扫尽瘴烟开郡阁,岷峨天半落挥毫。
  3. 诗句赏析:这首诗以“锦江直下古城壕”开篇,描绘了锦江奔流而下,穿过古老的城墙,进入一片荒凉之地的景象。紧接着,“万里亲朋劳梦寐,十旬餐宿托风涛”,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和长时间旅途的艰辛。接下来的几句则转向政治与军事领域,如“征蛮罗甸军声远,谕蜀文园典策高”,展现了诗人的政治抱负以及对历史事件的深刻思考。尾联则以壮丽的画面作结,表现了诗人豪迈的气概和对未来的期望。
  4. 艺术手法:盛锦在创作这首《舟抵泸州》时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例如,“万里亲朋劳梦寐,十旬餐宿托风涛”通过夸张的手法,传达了旅途的艰辛和思乡之情。又如,“扫尽瘴烟开郡阁”中的“扫尽瘴烟”使用了拟人化的表达,赋予了瘴气以人的情感,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效果。此外,整首诗的语言凝练、意象丰富,充满了浓郁的地域特色和历史感,体现了盛锦作为文人的深厚素养和独特审美情趣。
  5. 文学价值:《舟抵泸州》作为盛锦的代表作之一,不仅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优美的意境、深邃的思想以及精湛的艺术技巧,都为后来的诗人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和启发。同时,这首诗也体现了盛锦对于国家兴亡、民族命运的深切关注和强烈责任感,具有很高的思想价值。

《舟抵泸州》不仅是盛锦诗歌创作中的佳作,也是清代诗歌艺术的一个重要代表。通过对这首诗的深入解读和欣赏,可以更好地理解盛锦的诗歌世界及其背后的历史文化背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