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兄梁肯堂联

一品承恩,魂魄长依华屋;
九重念旧,馨香宜彻幽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挽兄梁肯堂联》是清代著名文学家梁同书创作的一副对联,表达了对兄长的深厚情感和崇高敬意。下面将详细介绍这副对联:

  1. 对联原文
    一品承恩,魂魄长依华屋;
    九重念旧,馨香宜彻幽泉。

  2. 作者简介

  • 梁同书(1723-1815)字元颖,号山舟先生,浙江钱塘人,乾隆十二年举人,十七年特赐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累迁侍讲。
  1. 创作背景
    这副对联创作于作者晚年时期,反映了他对兄长梁肯堂的深切怀念。梁同书在仕途上有着不俗的成就,晚年归隐,以书法和鉴赏闻名。这副对联体现了他深厚的文学修养和对兄长的深情厚意。

  2. 对联解析
    一品承恩,魂魄长依华屋:这里的“一品”指的是极高的官位,“承恩”则表达了对君王恩典的感激。“魂魄长依华屋”意味着哥哥虽然已离世,但其精神永远伴随着华丽的居所。
    九重念旧,馨香宜彻幽泉: “九重”指的是皇帝的宫廷,“念旧”表达了对过去时光的怀念。“馨香宜彻幽泉”意味着哥哥的美德如同花香一样,能够渗透到每一个角落,使整个空间都充满敬爱之情。

  3. 文学鉴赏
    这副对联不仅语言优美,而且寓意深刻。它通过对“一品”“华屋”“幽泉”等象征性词汇的使用,巧妙地表达了对兄长的怀念和敬仰之情。同时,整对对联结构工整,音韵和谐,展现了古典文学的魅力。

  4. 文化价值
    《挽兄梁肯堂联》不仅是一副文学作品,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它通过文字记录了那个时代的风土人情,以及人们对亲情、友情的尊重和珍视。这副对联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被视为清代文人对联艺术的典范之作。

《挽兄梁肯堂联》作为清朝文人梁同书创作的一副对联,以其深刻的内涵、优美的文字和独特的艺术风格,成为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通过对这副对联的欣赏和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