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今亡国泪,洒作粤江流。
黑夜时闻哭,悲风不待秋。
海填精卫恨,天坠杞人忧。
一片厓山月,空来照白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至今亡国泪,洒作粤江流。
黑夜时闻哭,悲风不待秋。
海填精卫恨,天坠杞人忧。
一片厓山月,空来照白头。
《秋夜宿陈元孝独漉堂读其先大司马遗集感赋》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以下是对这首诗的简要介绍和赏析:
诗题: 《秋夜宿陈元孝独漉堂读其先大司马遗集感赋》
作者: 白居易
内容摘要: 这首诗作于唐代,描述了诗人在秋夜中住宿在陈元孝(可能是指陈子昂)独漉堂时,因读了他祖父陈大司马(指陈子昂的父亲)的遗稿而产生感慨。陈元孝是唐代著名的学者,而陈大司马则是一位有成就的官员和学者。
诗歌主题: 这首诗主要表达了诗人对陈大司马的怀念以及对学识传承的忧虑。通过阅读陈大司马的遗稿,诗人感受到了前辈的才华与精神,同时也意识到学问的传承可能面临断裂的风险。
艺术特色: 白居易以其简洁明快的语言和深刻的情感表达而著称。在这首诗中,他通过细腻地描绘秋天的夜晚和独漉堂的静谧环境,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深沉的氛围。同时,通过“独漉”这一行为,暗喻着诗人独自沉思,与过去的对话,体现了对前辈的敬仰之情。
这首诗不仅是对陈大司马的缅怀,更是对知识传承和文化遗产保护的一种呼唤和担忧。它体现了唐代诗人关注社会现实和文化传承的人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