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今亡国泪,洒作粤江流。
黑夜时闻哭,悲风不待秋。
海填精卫恨,天坠杞人忧。
一片厓山月,空来照白头。

【诗句注释】

  1. 秋夜:指深秋的夜晚。宿:过夜,住下来。陈元孝独漉堂:陈元孝曾建有一座独漉堂,用以自娱,故称。独漉堂是古代官员用来饮酒赋诗的地方。
  2. 大司马:指陈元孝的父亲,曾任大司马(相当于现在的国防部长)。遗集:父亲留下的文集。遗集:指的是《大司马集》这部作品。
  3. 感赋:感慨而作的诗文。
  4. 至今亡国泪:至今仍然在流淌着亡国的泪水。亡国泪:指流落异乡,被敌人俘虏或杀害而流下的血泪。
  5. 洒作粤江流:就像江水一样流淌出去。粤江:广东省境内的珠江支流。
  6. 黑夜时闻哭:夜晚听到有人哭泣的声音。时闻哭:不时地听到哭泣的声音。
  7. 海填精卫恨:大海填满了精卫鸟的怨恨。精卫,传说中的一种鸟儿,形如乌鸦却有鸟喙,传说它经常衔石来填塞东海,以示报仇。
  8. 天坠杞人忧:天上的杞人因为担心自己的脑袋被砸碎,所以感到忧虑不安。杞人:传说中住在杞树下的人。杞人忧天:比喻毫无根据地担忧和害怕。
  9. 一片厓山月,空来照白头。一片:形容月亮明亮。厓山:位于中国浙江省舟山群岛中的一个小岛,是中国南宋最后的都城所在地。
    【译文】
    至今仍然在流淌着亡国的泪水,就像江水一样流出去。
    黑夜里不时地听到有人在哭泣,悲风不待秋天就已经吹起。
    海水填平了精卫鸟的怨气,天空砸掉了杞人的忧虑。
    一片月光照亮了崖山,白白的鬓发只能映衬出白发。
    【赏析】
    这是一首怀古咏史之作,诗人借写陈元孝的遭遇,抒发了对亡国之君的哀思和对国家兴亡的感叹。整首诗情感深沉、意境深远,充满了历史沧桑感。
    首句“至今亡国泪”,直截了当地点出了陈元孝的亡国之痛,这种悲痛之情已经流到了长江之中,成为历史的见证。这里的“亡国”二字,既有实指也有象征,既是指陈元孝本人的命运,也是指整个国家的衰败。
    第二句“黑夜时闻哭”,则通过夜晚听到哭泣的声音,进一步渲染了一种凄清、悲凉的氛围。这哭泣声不仅仅是个人的痛苦,更是整个民族的痛苦,是对亡国的深刻反思和对历史的无情嘲弄。
    第三句“海填精卫恨”,则是对陈元孝命运的一种象征性描述。海上填平了精卫鸟的怨恨,暗示着历史的变迁和民族的苦难。这里用“海填”一词,既形象生动又富有哲理意味,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变迁的无奈和对民族未来的忧虑。
    第四句“天坠杞人忧”,则是对陈元孝遭遇的一种讽刺和批评。天上的杞人因为担心自己的脑袋被砸碎,所以感到忧虑不安。这句话既揭示了陈元孝的遭遇,也表达了诗人对那些无谓的忧虑和恐惧的批判和嘲讽。
    最后一句“一片厓山月,空来照白头”,则是全诗的点睛之笔。这里的“一片”形容月亮明亮,而“厓山”则是中国古代的一个地名。诗人以明月为引,表达了自己对于国家兴亡的关注和思考。同时,“空来照白头”则是一种无可奈何的情绪,表达了诗人对于历史的沧桑和岁月的感慨。
    这首诗的语言精炼、意境深远,通过对陈元孝的遭遇和对亡国的感慨,展现了诗人深厚的历史文化素养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