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场题号舍壁

豫州墙头绿草肥,芙蓉江上思春晖。
扬眉矮屋日傍午,东风乱卷黄埃飞。
黄埃飞驰野马恒,河百丈从天下安。
安得春膏净九边,飞龙秋秋游上天。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二场题号舍壁”是一首诗。它出自清代诗人曹家达之手,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象的细腻观察和深刻感悟。下面将详细解析这首诗的内容及背景:

  1. 作者介绍:曹家达,字颖甫,又字尹孚,号鹏南,别号拙巢老人。出生于望族世家,早年受教于知名汉学大师黄以周,精研汉学与医学。后迁居上海,成为上海中医专门学校的教授兼医局诊疗医生。曹家达在民国时期经历了八一三事变后的生活变迁,晚年携家返回澄,不幸在战争中被害。
  2. 诗歌原文
    豫州墙头绿草肥,芙蓉江上思春晖。
    扬眉矮屋日傍午,东风乱捲黄埃飞。
    黄埃飞驰野马恒,河百丈从天下安。
    安得春膏净九边,飞龙秋秋游上天。
  3. 诗中意象
  • 豫州墙头与芙蓉江:曹家达用“豫州墙头绿草肥”描绘了春天的景色,墙角繁茂的绿草让人联想到生机勃勃的景象。“芙蓉江上思春晖”则表达了对美好春天景致的深切思念。
  • “扬眉矮屋日傍午”:通过描述矮小房屋的日影斜射在中午,反映了诗人身处动荡年代的无奈与辛酸。
  • “东风乱捲黄埃飞”:东风席卷着尘埃在空中飞舞,暗喻战火纷扰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和痛苦。
  • “河百丈从天下安”:黄河如千丈巨堤般屹立不倒,象征着国家的强大与稳固。
  • “安得春膏净九边”:渴望春天的甘露能够洗净边疆的疮痍,体现了对和平安宁的向往和祈愿。
  • “飞龙秋秋游上天”:比喻有志之士能够展翅高飞,追求理想的境界,寄寓了诗人的远大抱负和个人信念。
  1. 诗的艺术特色
  • 情景交融的自然描写:“豫州墙头绿草肥,芙蓉江上思春晖。”这两句通过对春天景象的描绘,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充满生机的氛围,同时流露出诗人对自然美的赞美和内心的感慨。
  • 简洁有力的语言风格:整首诗语言精炼、意境深远,每个字都经过深思熟虑的选择,体现了诗人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厚的文学功底。
  • 富有哲理的深层含义:诗人不仅通过自然景象抒发情感,还借此表达对生活和社会的深刻思考,使得这首诗不仅是一首抒情之作,更是一首富含哲理的佳作。

《二场题号舍壁》不仅仅是一首描绘春天景色的诗,更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内容和人文关怀。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力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值得人们细细品味和深入探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