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斧问何日,四面凿为墙。
我来却自天上,伛偻下清凉。
老树阴森若暝,怪石嵚嵜欲堕,相对转仓皇。
坐久一僧出,云雾满禅房。
瞰绝壑,临断涧,度危梁。
小亭不满八尺,亭外短松强。
况有芰荷擎盖,照著夜深明月,香气扑衣裳。
萧飒未成寐,枕畔水淙淙。
水调歌头 留清凉台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水调歌头·留清凉台作》是北宋文学家苏东坡创作的一首词。这首词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深深眷恋之情,同时也抒发了作者对友人离别时的伤感和不舍。
以下是对这首《水调歌头·留清凉台作》的解释:
开头两句“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表达了作者对明月的好奇和渴望,他想知道月亮从哪里来的,以及它为什么会如此明亮。同时,他也在向天空提问,希望听到回答。
第三句“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表达了作者对天上宫阙(即天上的宫殿)的好奇,他想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以及今晚是何年何月。这句话也暗示了作者对时间的流逝和人生的短暂感到感慨。
第四句“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表达了作者想要回到家乡、回到亲人身边的愿望。同时,他也担心自己在高空中会感到寒冷,因为高处不胜寒。这句话反映了作者的思乡之情和对生活的无奈。
第五到第七句“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表达了作者对于人生的美好和快乐的向往。他认为在人间的生活才是真正有意义的,而不是在高处的孤独和寂寞。这里的“清影”是指月光照亮的身影,象征着美好与欢乐。
最后两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达了作者对远方亲人和朋友的祝福,希望他们能够长命百岁,即使相隔千里也能共赏美丽的月亮。这句话也反映了作者对友情和亲情的珍视。
《水调歌头·留清凉台作》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故乡、亲人和朋友的思念之情。这首词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中国古典文学中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