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 其一 雷仲宣庚子感怀,次坡韵见示,依韵奉答

青羊一变,又骎骎厄到,中原文物。
八道狼氛连海角,破坏幽燕半壁。
矗矗琼楼,翁翁玉宇,高处寒如雪。
踌躇四顾,可有回天英杰。
也曾搔首问天,问天无语,孤愤凭何发。
瑶草琪光乱成阵,怎不豪情都灭。
三尺吴钩,几编乐府,俯仰悲霜发。
宵分人情,忍看剑外残月。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念奴娇·其一》是一首词,作者是雷仲宣。这首词是雷仲宣于庚子(元大德八年,公元1303年)春在济南所作,时年五十四岁。此词为感怀之作,依稼轩韵而作,次坡韵以见示。

词的原文如下:

东湖好,千顷碧波光里。
绿杨阴底白苹洲,几度渔歌唱水。
风定晚凉新浴,云敛暮天澄霁,
翠叶红莲相映。

念奴娇·其一

东湖好,千顷碧波光里。绿杨阴底白苹洲,几度渔歌唱水。风定晚凉新浴,云敛暮天澄霁,翠叶红莲相映。

上阕写湖光山色。开头三句,描写湖中景物。湖水碧波万顷,岸边杨柳成行遮荫,洲上绿草如茵,白蘋浮水,渔舟晚唱,一派田园风光,使人陶醉。接着两句写天气晴和,晚风吹来凉爽,云散天高,碧空万里,一片澄净明净。这两句既写景又点题。“翠叶红莲”,与“绿杨”、“白蘋”相对照,色彩绚丽,更觉湖光山色迷人入胜。

下阕写湖边景色。“念奴娇”三字,承上启下,既是对前面湖光山色的总结,又是全词的主旨所在。开头一句承前意,说这里真是好地方!接下去两句写湖边的景色:“上与晴峰连玉壁,下浮秋练浸平沙。”意思是说山峰似白玉镶嵌,湖面像一条白色的绸帛。“玉”字用得极为工巧,突出了山峰的秀丽挺拔,也表现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翠叶红莲相映”二句写湖中荷花。荷香袭人,绿叶红花交相辉映,真个如诗如画。结尾一句,由眼前的美景联想到历史上的英雄豪杰。作者在这里用了典。据《晋书·王导传》,琅琊人王导曾隐居在会稽九里山。后来,东晋名将祖逖北伐,收复了黄河以南的许多失地。王导听说后,感叹地说:“向若不起,遂使祖氏今复先著鞭矣!”作者用这个典故,表达了自己有志恢复中原,但未能实现的愿望;同时也表明了自己对民族敌人的蔑视和痛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