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稽古名郡,禹穴千山中。
梅梁空寂寞,窆石疑幽宫。
栋牗杂云气,灵旗来空蒙。
圣心久遐契,精一渊源通。
况兹勤玉趾,胼胝师神功。
园陵伊匪遥,驾言沧海东。
质明展祀事,松籁吹天风。
荒庭列俎豆,牲牷咸告充。
衮衣肃再拜,簪裾陪上公。
忝佐秩宗礼,感叹盈私衷。
南巡扈从诗十八首 其十四 车驾至会稽恭祀禹陵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南巡扈从诗十八首·其十四·车驾至会稽恭祀禹陵》是清代官员张英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反映了作者在南巡期间,对历史人物和遗迹的尊崇以及对古代文化的敬仰。
诗中提到了“车驾至会稽恭祀禹陵”,这是对中国古代大禹治水功绩的一次致敬,大禹被尊为水利之神,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文化符号。大禹的形象出现在许多文学作品中,体现了人们对其精神的追忆和敬仰。大禹的治水故事不仅展示了他个人的伟大成就,也象征着中华民族坚韧不拔、自强不息的精神。
诗中的“梅梁空寂寞”,以及“窆石疑幽宫”等句子,描绘了禹陵所在地的自然景观和神秘氛围。这些描写不仅增加了诗歌的艺术美感,也使得读者能够感受到古人对于自然和历史的敬畏之情。
“圣心久遐契,精一渊源通”表达了诗人对于圣人治国理念的高度认同,以及对于古代智慧的传承与推崇。这种对于历史和文化传统的尊重,体现了诗人对于国家和社会的责任感。
《南巡扈从诗十八首·其十四·车驾至会稽恭祀禹陵》不仅是一首诗,更是一种文化传承和精神寄托。通过对这首诗的赏析,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以及古人对于历史与现实、自然与人文关系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