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头月 寄外

墨痕浅淡云笺碧。
漫写愁如织。
只恐匆匆,欲言未尽,灯下重开折。
三千里外新词积。
雁也无消息。
叶堕秋声,砧催日影,坐待窗纱黑。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城头月·寄外》是清代诗人张玉珍创作的一首词,表达了作者对远方亲人的深情思念和期盼团聚的情感。以下将对该作品进行介绍:

  1. 作品信息
  • 作者介绍:张玉珍,字蓝生,又字清河、蕴山,松江华亭(今上海市松江区)人。张玉珍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其创作涉及诗词、文章等多个领域。
  • 词作风格:《城头月·寄外》体现了张玉珍婉约派的风格和细腻的情感表达。这首词通过墨痕、秋声等意象描绘了作者内心的忧愁与期待,充满了古典文学的韵味。
  1. 内容解析
  • 情感表达:词中“漫写愁如织”表达了作者无尽的相思之情,“只恐匆匆,欲言未尽,灯下重开折”则透露出作者对于无法及时表达情感的无奈和焦虑。
  • 象征意义:云笺碧墨痕、秋声叶堕等意象,不仅增添了词的艺术性,也使得整首词蕴含了丰富的象征意义。这些自然景象往往象征着离别之苦与思乡之情。
  1. 艺术特色
  • 韵律美:该词遵循传统词的格律,双调五十字,前后段各五句,三仄韵。这种严格的韵律安排使得词的音乐性和节奏感得以体现,增强了词的艺术魅力。
  • 意象运用:“墨痕”、“秋声”、“日影”等意象,都生动地勾勒出了一幅幅动人的画面,使读者仿佛置身其中,感受到那份深切的情感。

《城头月·寄外》不仅作为一首古典诗词作品,更是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情感价值。通过对这部作品的了解,不仅可以领略到古代文人的才华和情感世界,还可以深入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