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中望小孤山

大江九派来浔阳,澎湃直下波浪浪。
峰峦夹岸相对出,小孤突兀凌中央。
峭帆百尺挂天末,微风不动云水黄。
新妇矶头看落涨,女儿巷畔听鸣榔。
风鸥折苇乱吴越,渔汀远树摹潇湘。
中流绝壁可望不可到,但见孤云落日一气凌青苍。
靴纹万顷敛宿雾,冯夷击鼓蛟龙藏。
须臾江豚吹浪上,青峰忽与船低昂。
有时明月净澄练,美人对镜凝新妆。
我思金焦两点最奇绝,得此鼎足殊相当。
会须携取谢公屐,直上绝顶窥江光。
凭凌万里得奇赏,恨无羽翼供翱翔。
青萝一带永相望,小姑何时嫁彭郎。
扣舷高助榜人唱,一天诗思明斜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江中望小孤山》是一首描绘江边景色的古诗,由清代诗人张曾鼎创作。以下是对这首诗的分析:

  1. 作者简介
  • 张曾鼎是一位生活在清朝中期的文人。他的文学作品以其精湛的艺术表现和深刻的思想内涵著称,其作品多以山水为题材,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的独特感受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在这首诗中,张曾鼎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语言,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充满诗意的自然画卷之中。
  1. 诗歌原文
    大江九派来浔阳,澎湃直下波浪浪。峰峦夹岸相对出,小孤突兀凌中央。峭帆百尺挂天末,微风不动云水黄。新妇矶头看落涨,女儿巷畔听鸣榔。风鸥折苇乱吴越,渔汀远树摹潇湘。

  2. 诗歌鉴赏

  • 开篇描述:首句“大江九派来浔阳”直接点明了主题,即长江九大支流汇入浔阳之地,气势磅礴,波涛汹涌。这种开篇就营造出一种宏大的气魄,使得整首诗的基调显得雄壮而有力。
  • 景物描写:接下来的诗句详细描绘了小孤山的地理位置以及周边的自然环境。“峰峦夹岸相对出,小孤突兀凌中央”两句,通过“峰峦夹岸”、“小孤突兀”等词语,生动地勾勒出了小孤山险峻、奇特的地貌特征,让人仿佛置身于一幅山水画中,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与美丽。
  • 细节描绘:诗人还通过对船只、鸟类等细节的描写,进一步丰富了诗歌的画面感。“峭帆百尺挂天末,微风不动云水黄”这两句,不仅展现了船只在江面上航行的壮观景象,还通过“微风不动云水黄”这一细腻的笔触,传达了作者对于平静自然景色的喜爱和向往。

《江中望小孤山》是一首集自然风光和人文情感于一体的优秀古诗。诗人通过对小孤山的描绘,不仅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美景,也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理解,可以更好地领略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同时也可以激发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