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舟金山

长江万里岷峨通,奔涛滚滚流向东。
众流趋海下京口,吞吐日月连苍穹。
天堑奔腾壮南纪,屹然一柱当其冲。
作镇南徐压江表,混茫一气排寒空。
金枝翠羽忽照耀,飞来琼岛悬当中。
有时天吴肆狡狯,中流跳荡惊鱼龙。
广陵之涛古来绝,拍手大叫开心胸。
我来击楫乘长风,随波一叶凌飞鸿。
月落参横乍回首,朝阳遥挂扶桑红。
云路迢迢下鹳鹤,天门隐隐蟠云松。
颇欲寻幽支短筇,杨帆何事行倥偬。
坐见连镳喷晴雪,崇峦突兀烟岚重。
侧身长望渺无际,登楼倘许让萧公。
三山缥缈不可接,泠泠清梵铿华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自瓜洲放舟至金山》是清代诗人弘历(即乾隆皇帝)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不仅在艺术上有着极高的成就,同时也承载了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从文学角度来看,《自瓜洲放舟至金山》展现了弘历对自然景观的独特感受和深刻理解。诗中通过对江水、春色、楼台等的细腻描绘,构建了一个生动的自然景象,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同时,诗人还巧妙地运用比喻和象征手法,将自然景色与人文情感相融合,展现了一种和谐统一的审美境界。这种对自然美景的捕捉和表现手法,不仅体现了诗人高超的艺术技巧,也反映了他深厚的文化底蕴。

从历史文化的角度来考虑,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同样值得关注。它不仅是诗人个人游历江南的产物,更是清代文化繁荣和社会开放的一个缩影。在这一时期,文人雅士们普遍注重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感悟,而诗歌作为表达这种情感的重要手段,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和提升。因此,《自瓜洲放舟至金山》不仅仅是一首诗歌,更是一种文化现象,体现了清代文人的审美追求和文化自信。

这首诗还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它见证了中国历史上一个特定时期的文化风貌和社会变迁。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了解到清代初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的发展情况,以及当时文人的生活状态和思想观念。这些历史信息对于研究清代历史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自瓜洲放舟至金山》不仅在艺术上展现了作者的卓越才能,同时也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它不仅是一首诗歌,更是一段珍贵的文化遗产,值得人们深入研究和珍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