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天 络纬

风露中庭饱一生。
九秋霜气忽高横。
犹为病鹤氋氃舞,绝似哀猿断续声。
奁启镜,柱移筝。
徐娘老去尚倾城。
凄清旧曲从头理,喔喔邻鸡又五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鹧鸪天·络纬》是一首词作,由清末民国初的著名词人张仲炘创作。以下是对这首词的具体介绍:

  1. 作者背景:张仲炘,字慕京,号次珊,生于湖北江夏(今武汉),是晚清至民国时期的词人。他于光绪三年(1877)进士出身,后改任翰林院编修,并官至通政司参议。其词作主要在供职之余与京朝好友相互酬唱,展现了他的文学造诣和艺术才华。他的词作多以婉约风格为主,表达了他对人生、自然以及情感的深刻理解和感悟。

  2. 词作内容:在《鹧鸪天·络纬》中,词人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络纬在风露中庭饱一生的景象,以及它在九秋时节所展现出的凄清之美。通过对络纬鸣声的描写,词人传达出一种深沉的情感和对生命流转的感慨。同时,词中的“犹为病鹤氋氃舞”和“绝似哀猿断续声”等诗句,更是将络纬的鸣叫与病鹤、哀猿的悲鸣相比喻,形成了一幅生动的画面,使读者仿佛能感受到那份孤独与哀愁。

  3. 文化影响:这首词不仅仅是一首单纯的文学作品,它还是研究古代诗人如何通过自然景象表达情感的重要资料。例如,李白在《赠汪伦》中提到的“落日孤鹜不成群”和苏轼在《西江月》中描述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等诗句中,都可以看到络纬的影子或作为比喻的元素。这些诗词不仅丰富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也为后人提供了了解古代社会生活和文化风貌的窗口。

张仲炘的《鹧鸪天·络纬》是一首充满深情和哲理的作品。通过对络纬这一意象的深入挖掘,词人展现了自己对于生命的敬畏和对于自然的赞美。这首词不仅体现了词人的高超艺术造诣,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了解古代文人情感世界的独特视角,让人们能够更加深切地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