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匆匆,片帆南浦,凉云来劝秋去。
元龙气自吞湖海,落笔也多悽绪。
愁四顾。
抵漆室哀吟,掩泣情如诉。
临歧袂举。
愿一日双鸿,风传雨送,赓和共吴楚。
江关梦,庾信愁深待语。
天涯能几亲故。
斜阳万顷秋潮急,波影荡无重数。
孤絮舞。
怕招隐,无山空念淮南赋。
田园路阻。
叹去国情怀,忧时涕泪,同是倦游侣。
迈陂塘 和伯平留别原韵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迈陂塘·和伯平留别原韵》是张仲炘所作的一首词,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离别的感慨与不舍。下面将对这首作品进行详细介绍:
作者简介:《迈陂塘·和伯平留别原韵》的作者是近代诗人张仲炘,其早年曾在苏州参加郑文焯组织的壶园词社,入京后加入咫村词社及校梦龛词社,参与“庚子事变”后京师词人的“春蛰吟”。这样的经历为他后来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与灵感来源。
原文节选:诗中“又匆匆,片帆南浦,凉云来劝秋去。”描绘了一个秋天的场景,南浦的帆船在凉风中行驶,而云彩仿佛在劝说人们珍惜时光,不使秋天匆匆离去。
情感表达:整首词流露出了作者对友人别离的深切不舍与哀伤。他通过细腻的语言和深情的笔触,把内心的忧郁与惆怅娓娓道出,使人产生强烈的共鸣。
艺术特色:张仲炘在《迈陂塘·和伯平留别原韵》中巧妙地运用了古典诗词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使得整首词既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又不失生动的艺术魅力,展示了其高超的文学造诣。
历史背景:词作创作于晚清时期,当时中国社会正处于动荡变革之中,文人墨客们常常通过诗歌来抒发自己对社会现实的关注以及对个人命运的思考。张仲炘的这首词也反映了那个时代的文化氛围和社会现实。
文化影响:尽管张仲炘的这首词流传至今的具体版本不多见,但他的作品在当时就已经受到了一定程度的传颂。许多后来的文人学者对他的词作进行了研究和传播,使得这首词在中国古典诗词文化中占有一席之地。
《迈陂塘·和伯平留别原韵》不仅是张仲炘文学创作的代表作之一,也是研究中国古典诗词不可或缺的重要文献。通过对这首词的学习与鉴赏,不仅能够深入了解到作者的情感世界和艺术风格,还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