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珠楼怀古

惆怅佳人不再生,小楼千古藉留名。
佩环空忆春风面,歌舞谁怜月夜情。
效节应教花溅泪,怆怀无复笛传声。
而今策马过金谷,废苑荒凉鸟自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绿珠楼怀古》:历史情感的咏叹

《绿珠楼怀古》是一首充满深情且充满历史感的作品,它不仅让我感受到了诗人对于历史的深沉感慨,同时也引发了我对过去与现实的思考。

诗中“惆怅佳人不再生,小楼千古藉留名”的句子,让我不禁想起那些曾经辉煌一时的历史人物和建筑,他们或因战争、自然灾害、社会动荡而逐渐消逝于历史的长河,但留下的却是永远的话题和无尽的哀愁。这种对过往的缅怀,不仅仅是对过去的怀念,更是对未来的思考。

诗人通过“佩环空忆春风面,歌舞谁怜月夜情”的描述,将观众带入了一个既美好又悲哀的场景。这里的“佩环”、“春风面”和“月夜情”,不仅仅是古代美女的象征,更是那个时代文化的反映。这些元素在今天看来,依然能够触动人心,因为它们代表了人类共同的情感体验和文化内涵。

而在“效节应教花溅泪,怆怀无复笛传声”一句中,诗人则将这种情感上升到了一种道德的高度。在这里,“效节”和“怆怀”都是对高尚品质的赞美,而“花溅泪”和“笛传声”则形象地描绘了这种情感的强烈和深远。

诗人在结尾处写到“而今策马过金谷,废苑荒凉鸟自鸣”时,似乎也在暗示着历史的变迁和人事的更迭。这不仅仅是对于历史的反思,也是对现实的关注。

《绿珠楼怀古》这首诗不仅仅是对过去的一种追忆,更是一种对于人性、文化和社会的深刻思考。它让我明白,无论是对于过去还是现在,我们都应当怀有敬畏之心,因为每一个时代都有其独特的价值和意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