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江南六十四阕 其五十八 (1945乙酉)

山庐好,静读一灯孤。
风起先闻铃自语,夜寒忽听雁相呼。
有似唱喁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望江南六十四阕 其五十八(1945乙酉)》是一首由清末近现代初诗人高燮创作的诗歌

《望江南六十四阕 其五十八(1945乙酉)》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晚秋时节的自然景象,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美的独特感悟和深刻理解。同时,诗中也透露出作者在特定时代背景下的人生经历和情感状态,使其不仅仅是一首纯粹的文学作品,更具有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从艺术手法上来看,此诗采用了传统诗词中常见的意象叠加和意境营造技巧。如“山庐好,静读一灯孤”这一句,不仅描述了山中的宁静之美,还表达了诗人独自静夜思考的生活状态。此外,“篱畔女萝犹吐艳,堤边乌桕欲争红”,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生动描绘,传达了一种生命力旺盛、色彩斑斓的秋天氛围。

在情感表达方面,这首诗蕴含了丰富的感情色彩。“风起先闻铃自语,夜寒忽听雁相呼”等句子,不仅描写了夜晚的声音,还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期待。这些声音成为连接诗人与自然、过去与未来的桥梁,使得整首诗的情感层次更加丰富。

从文化背景的角度来看,《望江南六十四阕 其五十八(1945乙酉)》体现了当时社会的特定环境和文化氛围。作为清末近现代初的作品,这首诗反映了那个时代文人的生活态度和审美情趣,以及他们对于传统与现代、自然与人文之间关系的思考。同时,它也揭示了作者在特定历史时期的思想情感和生活状态。

在语言运用上,此诗也展示了高燮的语言功力。他巧妙地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对仗、排比等,使得诗句既有韵律美感,又富有节奏感。同时,他还善于运用比喻、借代等手法,使诗歌的意境更加深远和含蓄。

《望江南六十四阕 其五十八(1945乙酉)》不仅是一首优美的诗歌作品,也是研究清末近现代初文学的重要资料。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思想内涵,为人们提供了了解那个时代文化和历史的窗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