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绛唇 病中(1912壬子)

一榻支离,恹恹睡梦无凭据。
不成情绪。
听遍黄梅雨。
除却呻吟,没个商量处。
烟痕语。
纱窗暝处。
恐与魂飞去。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点绛唇·病起恹恹是北宋大臣韩琦的词作,创作于1912年。该词通过对作者刚刚病愈后徘徊香径时所见所感的描述,抒发了悼惜春光将尽、残花凋落、感伤年华流逝与怀人不见的惘怅和哀愁之情。下面将详细介绍该诗词:

  1. 作者简介
  • 韩琦,字稚圭(一作季珪),号赣叟,北宋大臣兼名将,官至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昭文馆大学士,累封魏国公。
  • 韩琦是北宋时期的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文化名人。他在政治上有卓越的表现,尤其是在抵御外侮、维护国家统一方面有着重大贡献。他的诗词作品,如《点绛唇·病起恹恹》,展示了他的文学才华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1. 创作背景
  • 这首词是在作者大病初愈、精神困倦之时创作的,描绘了他在画堂内看到已经凋谢的花枝时的感慨与哀愁。
  • 当时正值暮春时节,花开已逝,韩琦因病体未复而心情郁闷,看到满地凋零的花朵,不禁感到生命的无常和春光易逝。这种情感在他的诗词中得到了充分的表达。
  1. 词作原文及译文
  • 原文
    病起恹恹、画堂花谢添憔悴。乱红飘砌、滴尽胭脂泪。惆怅前春、谁向花前醉。愁无际、武陵回睇、人远波空翠。
  • 译文
    大病初愈,精神困倦,画堂里
    花已凋谢,更添我憔悴之感
    乱红飘洒在砌石之间,仿佛是胭脂洒落之泪
    惆怅的是,前春之时,谁能在花前沉醉?
    无尽的忧愁,如同武陵女子回头凝视,远方的人影消失于水色的翠绿之中。
  1. 词作赏析
  • 情景交融:韩琦在这首词中巧妙地将自然景象与人的情感相融合,使得整首词既富有画面感又充满情感色彩。通过“病起恹恹”、“花谢添憔悴”等词汇,生动展现了作者因疾病而产生的憔悴状态以及内心的抑郁和伤感。
  • 辞意凄婉:此词的上片情景交融,辞意凄婉,用词精准而形象,能够触动人心。尤其是“乱红飘砌”、“滴尽胭脂泪”等句子,更是将景色之美与情感之哀完美地结合在一起。
  • 意境深远:整首词虽然简短,却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它不仅描述了一幅春天的画面,也表达了对生命的思考和对时间流逝的感慨。词中的“惆怅前春”、“愁无际”等词句更是深刻揭示了人生的无奈和哀愁。
  1. 艺术特色
  • 情景交融:韩琦在这首词中巧妙地将自然景象与人的情感相融合,使得整首词既富有画面感又充满情感色彩。通过“病起恹恹”、“花谢添憔悴”等词汇,生动展现了作者因疾病而产生的憔悴状态以及内心的抑郁和伤感。
  • 辞意凄婉:此词的上片情景交融,辞意凄婉,用词精准而形象,能够触动人心。尤其是“乱红飘砌”、“滴尽胭脂泪”等句子,更是将景色之美与情感之哀完美地结合在一起。
  • 意境深远:整首词虽然简短,却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它不仅描述了一幅春天的画面,也表达了对生命的思考和对时间流逝的感慨。词中的“惆怅前春”、“愁无际”等词句更是深刻揭示了人生的无奈和哀愁。
  1. 文化影响
  • 对后世的影响:这首词在中国文化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它不仅展现了作者对生命和自然的感悟,也为后人提供了一种表达情感和思考人生的方式。此外,韩琦作为北宋时期的著名官员和文人,其诗词作品在中国文学史上也占有一席之地。
  • 历代评述:历代学者对这首词的评价颇高。他们认为韩琦的这首诗不仅语言优美,而且意境深远,给人以极大的艺术享受和心灵震撼。许多文人墨客也对此进行过赞美和效仿。

韩琦的这首《点绛唇·病起恹恹》是一首充满情感色彩和艺术价值的文学作品。它通过对作者病情恢复时所见所感的描述,展现了作者的内心世界和生命感悟。同时,这首词也在中国文化史上留下了独特的印记,为后人提供了一种表达情感和思考人生的方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