颍川行赠同寅景翁并寿

颍川太守黄次公,卓荦不与凡吏同。
八载颍川无他技,力行教化赡贫穷。
耕桑树畜不厌烦,田者让畔狱长空。
亭猪乌肉特馀事,所尚不在夸明聪。
是时百姓苦吏急,桑孔张赵声隆隆。
独用宽和称长者,治去泰甚何妨聋。
户口岁增治第一,凤皇神爵鸣雍雍。
有诏赐爵关内侯,黄金百斤旌其庸。
太傅御史次第拜,起家谒者丞相终。
谒者丞相亦偶尔,可喜得之宽平中。
乃知持法不贵刻,俗吏严酷真蒙蒙。
夏侯尚书洵有用,经术原与吏治通。
煌煌班史循吏传,读之不觉生清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颍川行赠同寅景翁并寿》并非陆陇其的作品,而是出自清代诗人释德洪的古诗《送隆上人》。此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即将离去的深深不舍与祝福。下面将详细探讨这首诗的内容和背景,以及它所体现的文学价值:

  1. 诗歌内容概述
  • 作者介绍:释德洪是宋朝时期的人,他的作品多以佛理入诗,表达出一种超脱世俗的情感,同时也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
  • 诗歌主题:《送隆上人》这首诗主要表达的是诗人对友人离别的感慨以及对友情的珍视。诗人通过生动的描绘,展现了友人的形象和他离开时的情境。
  1. 诗歌情感表达
  • 离别之情:诗人在诗中多次提到“送别”这一主题,通过对比友人离去前后的环境和心境,表达了对友人离去的不舍之情。
  • 友情珍重:诗人强调了朋友间的深厚情谊,认为这份情感值得珍惜,即使分别也难以割舍。
  1. 艺术特色分析
  • 意境营造:释德洪在《送隆上人》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比喻,如“老去渐知为客味,秋来长作送人诗”,通过秋天的景象暗示人生的无常和岁月的流逝。
  • 语言风格:诗的语言简洁而富有韵味,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传达出诗人的情感和思考。
  1. 文化背景考量
  • 佛教影响:释德洪作为一位僧人,其作品往往融入了佛教的思想和教义,这首诗也体现了这种影响。
  • 宋代文化:宋代是中国文学史上的黄金时代,文人墨客们的创作多带有浓厚的时代特色和文化内涵。
  1. 现代读者视角
  • 情感共鸣:现代社会中的许多人都有类似的经历,面对老朋友或亲人的离去,都会感到一种深深的失落和不舍。这首诗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让人感同身受。
  • 启示意义:通过这首诗,读者可以思考如何珍惜眼前的人和事,以及如何在变化中保持内心的平和与坚持。

《送隆上人》是一首具有深刻情感和哲理思考的诗歌,它不仅反映了诗人的个人情感,也展现了佛教文化在中国社会中的影响。对于现代读者来说,这首诗不仅是一次美的享受,也是一次心灵的洗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