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居类木石,异处有馀思。
所思触一感,窈然寄新诗。
师门剩子存,孤辔羁天驰。
挹子一念定,拯予千步危。
意得偶成咏,高下皆宜之。
澄宇发天光,一洗漆室悲。
水流复何心,激荡生环规。
俯仰受风篁,泠冷坛琚辞。
犁然忘宫商,何地评妍媸。
嗟予徇声闻,哓哓佛所嗤。
清风能起予,象外契微知。
复园以诗写赠次韵
介绍
《复园以诗写赠次韵》是陈曾寿创作的一首诗。
陈曾寿,字仁先,号苍虬居士,生于1878年,卒于1949年,是光绪二十九年的进士,曾任刑部主事、广东道监察御史等职,后因参与张勋复辟而一度侨居上海。他不仅是诗人,还是一位词人。《复园以诗写赠次韵》是其代表作之一,展现了陈曾寿深邃的文学造诣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从内容来看,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来抒发情感和哲思。“同居类木石,异处有馀思”开篇即点明了诗人与大自然的亲密关系,通过木石的比喻,传达出一种超脱尘世的宁静之感。接下来,“所思触一感,窈然寄新诗”描绘了诗人在创作诗歌时的感受,表达了一种灵感迸发后的愉悦和满足。整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景观描述,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和对生命真谛的追求。
从艺术手法上看,陈曾寿在这首诗中运用了大量的比兴手法。例如:“水流复何心,激荡生环规。俯仰受风篁,泠冷坛琚辞。犁然忘宫商,何地评妍媸。”这些诗句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象,还通过水、风的描述,寓意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和探索,使诗歌的意境更加深远。同时,“意得偶成咏,高下皆宜之”,更是强调了诗歌创作的自由性和随意性,展示了诗人深厚的艺术功底和个性魅力。
从历史背景和文化价值来看,陈曾寿所处的时代背景为他的诗歌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作为清末民初的重要文人,他的作品不仅反映了个人的思想情感,也体现了那个时代的文化风貌和社会变迁。《复园以诗写赠次韵》作为其代表作之一,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也是研究陈曾寿及其同代人的文学作品的重要资料。
《复园以诗写赠次韵》不仅展现了陈曾寿深邃的文学造诣和独特的艺术风格,也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反映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和对生命真谛的追求。同时,这首诗作为陈曾寿的代表作品之一,对于理解清末民初文人的情感世界和文化风貌具有重要意义,值得深入探讨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