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春五首 其三

国民如散沙,披离数千岁。
近儒合群说,晓晓强置喙。
日责爱国心,反唇笑以鼻。
疴痒本非我,我爱焉所寄。
生今探道本,亦可决向避。
天地有与立,绸缪非细事。
吾尤痛民德,繁然滋朋伪。
东掖踬于西,宁独窒厥智。
环球悬宗教,始赖缮万类。
厮养炀灶间,上帝临无贰。
俗化得基础,然后图明备。
嗟我号传孔,梓潼杂儿戏。
回释既浮剽,耶和益相怼。
向见龙川翁,组织别树帜。
谬欲昌其说,用广师儒治。
惜哉畏弹射,又倚厌世义。
徒党散四方,杳茫竟谁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感春五首 其三》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创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年)。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于春天的感慨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以下是对该作品的具体介绍:

  1. 作者简介
  •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并称“李杜”。他的诗歌以其深刻的社会内容、鲜明的人民立场以及精湛的艺术技巧著称于世。
  1. 诗歌原文
    洛下舟车入,天中贡赋均。日闻红粟腐,寒待翠华春。
    莫取金汤固,长令宇宙新。不过行俭德,盗贼本王臣。

  2. 诗名解析

  • 洛下舟车入:洛阳作为都城,交通繁忙,来自各地的船只和车辆络绎不绝。
  • 天中贡赋均:天下的贡品和赋税在这里进行平衡,反映了国家的财政状况和治理水平。
  • 日闻红粟腐:粮食腐败的新闻,暗示了战争和动乱给百姓生活带来的负面影响。
  • 寒待翠华春:等待春天的到来以带来温暖,反映了人们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 莫取金汤固:不要固守城池,强调了灵活变通的策略和开放的心态。
  • 长令宇宙新:希望国家能够更新换代,实现繁荣昌盛。
  • 不过行俭德:不过度节俭,而是应该推广美德,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
  1. 文学价值
  • 主题深刻:诗中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和社会生活,反映了诗人对时代和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
  • 情感真挚:诗人在表达自己对国家和人民深切关怀的同时,也流露出对个人命运和前途的担忧。

《感春五首 其三》是杜甫在特定历史背景下创作的一首反映民生疾苦和政治抱负的诗作。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摹和对时局的深刻洞察,展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怀和深邃思想。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