涴月黄流杳莽间,片旗摇舸出荒湾。
寻常野鸭蔽天处,灯火光中数点山。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涴月黄流杳莽间,片旗摇舸出荒湾。
寻常野鸭蔽天处,灯火光中数点山。
《夜过武穴》是清末民初文人陈三立的一首作品。陈三立,字伯严,号散原,江西义宁(今九江修水)人,是晚清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和政治家。他不仅是湖南巡抚陈宝箴之子,还与谭嗣同等人被并称为“维新四公子”,在推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陈三立的文学作品不仅展示了其深厚的文学造诣,而且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俗和文化特点。例如,在这首诗中,他通过描写夜晚经过武穴的情景,不仅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也可能隐含着对当时政治环境或个人境遇的隐喻。这种表达方式使得诗歌具有了更深层次的意义,同时也展现了作者深邃的思想情感。
《夜过武穴》作为陈三立的代表作之一,不仅体现了他的文学才华,也反映了清末民初社会的某些面貌。通过对这首诗的研究,可以进一步了解那个时代的历史背景和社会文化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