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塘夜泊和酬公湛见赠

江乡挂眼二三子,珠树琪花初岁年。
尽饱风香写寥阔,独回襟抱解哀怜。
吟馀几案鬼神下,梦破鸿蒙日月悬。
白发扁舟一相忆,关津卧听鼓填填。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孤塘夜泊和酬公湛见赠》是陈三立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简介
  • 陈三立(1859-1940),字伯严,号散原,江西义宁(今九江修水)人,是清末近现代初诗人。他是“维新四公子”之一,与谭嗣同、丁惠康、吴保初合称,曾参加强学会,并在戊戌变法中被革职后移居南昌。
  • 陈三立在光绪年间进士及第,曾任官吏部主事等职,参与湖南新政的实施,包括办时务学堂、武备学堂、算学馆等,对推动地方教育发展有重要影响。他因参与戊戌政变而被革职,晚年定居于江西南昌西山峥庐。
  1. 诗歌原文
    江乡挂眼二三子,珠树琪花初岁年。
    尽饱风香写寥阔,独回襟抱解哀怜。
    吟馀几案鬼神下,梦破鸿濛日月悬。

  2. 诗歌鉴赏

  • 江乡挂眼二三子:此句描绘出一幅江南水乡的美丽画面,表达了诗人对故乡景色的怀念和赞美。其中,“江乡”指的是家乡所在的江河之旁;“二三子”则是指家乡的亲朋好友或志同道合之士。
  • 珠树琪花初岁年:“珠树琪花”是对家乡自然景观的一种比喻,象征着家乡的自然之美和珍贵。“初岁年”则暗示了时间的流转和岁月的变迁。
  • 尽饱风香写寥阔:“风香”指的是家乡的风土人情和自然风光;“写寥阔”则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无限怀念和深情厚意。
  • 独回襟抱解哀怜:“襟抱”指的是诗人的胸怀和情感;“解哀怜”则表达了诗人对自己身世遭遇的感慨和悲凉情绪。这一句揭示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变化和人生态度。
  • 吟馀几案鬼神下:“吟馀”指的是诗人吟咏诗歌之后的心境;“鬼神下”则形容诗人心境的超然和高洁。
  • 梦破鸿濛日月悬:“鸿濛”指的是模糊不清、难以捉摸的状态;“日月悬”则形容时间的流逝和人生的无常。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对生命无常的感慨以及对未来命运的担忧。

《孤塘夜泊和酬公湛见赠》不仅是一首具有深厚历史背景的诗歌,更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价值和审美情趣。它不仅记录了诗人个人的情感历程和生活经历,也为后人提供了了解当时社会背景和文化风貌的重要窗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