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陈知县同年赴宜都 其二

裙屐逢人久,歌呼与我深。
九流同用世,四座见孤心。
时事成相看,江源渐可寻。
蛮书千里色,早晚映鸣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陈知县同年赴宜都》是清末近现代初的文学作品,由李延兴所作。下面将对其作简要介绍:

  1. 作者简介
  • 李延兴,字子寿,号南云道人,清代著名诗人、书法家。他的作品多表现出对国家、人民和自然景观的深切关怀和热爱。
  • 《送陈知县同年赴宜都》是李延兴在特定历史背景下创作的一首诗,表达了他对陈知县及其赴任之旅的美好祝愿和深情厚意。
  1. 诗词原文
    惊风颠凤翼,徙倚下空冥。文采宁能惜,关河况已经。一尊宜出处,三户有飘零。送子凄迷意,寒波不可听。

  2. 诗词赏析

  • 惊风颠凤翼:这句形容陈知县的风采卓越,如惊风中的凤凰展翅,生动形象地描绘了陈知县的才华横溢和非凡气质。
  • 徙倚下空冥:表达了陈知县面对困难时的从容与镇定,以及他在政治舞台上的坚定立场。
  • 文采宁能惜:强调了陈知县的才情和成就,即使历经岁月变迁,他的才华也依然珍贵。
  • 关河况已经:暗指国事艰难,但陈知县仍愿为国家效力,展现了他的忠诚和担当。
  • 一尊宜出处:意味着陈知县应保持高洁的品格,无论身处何种境遇都能保持内心的清明。
  • 三户有飘零:反映了社会的动荡不安,同时也表达了陈知县对于民众的关怀和责任感。
  • 送子凄迷意:描述了送别的场景,以及离别带来的哀愁和不舍,体现了深厚的情谊和对友情的重视。
  • 寒波不可听:用寒波比喻乱世之音,表达了对时局的担忧和对和平的渴望。

通过对《送陈知县同年赴宜都》的详细介绍,不仅能够领略到李延兴的艺术才华,也能深刻理解到诗人对于时代变迁中人物命运的关注和思考。这首诗不仅是对个人命运的描述,更是对整个时代的反思和批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