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陈知县同年赴宜都 其一

惊风颠凤翼,徙倚下空冥。
文采宁能惜,关河况已经。
一尊宜出处,三户有飘零。
送子凄迷意,寒波不可听。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陈知县同年赴宜都其一》是清代诗人陈三立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介绍:陈三立(1859年—1937年),字伯严,号散原,晚号云巢,江西义宁(今修水县)人。他是中国近代文学史上重要的诗人、文学家和书法家,与谭嗣同、黄遵宪合称“清末三杰”。他的作品广泛涉及诗歌、散文等多种文体,对后世影响深远。

  2. 诗作原文
    裙屐逢人久,歌呼与我深。
    九流同用世,四座见孤心。
    时事成相看,江源渐可寻。

  3. 诗作解析

  • 第一联“裙屐逢人久”:描述了诗人频繁与文人雅士相遇的情景,展现了他在当时文坛上的活跃地位和广受推崇的身份。
  • 第二联“歌呼与我深”:”歌”指的是歌声悠扬,”呼”则是呼唤朋友,这里表达了诗人与友人深厚的情谊以及在社交场合的自如。
  • 第三联“九流同用世”:指出文人士大夫各行其是,共同致力于国家大事。
  • 第四联“江源渐可寻”:意味着诗人对未来充满希望,认为可以逐渐探寻到解决国计民生问题的途径。

《送陈知县同年赴宜都其一》不仅是一首表达深厚友情和美好祝愿的诗,同时也是对那个时代文人命运与担当的一种思考和记录。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和理解,不仅能够感受到陈三立作为一位杰出诗人的艺术魅力,还能更深刻地领会到他所处时代的文化氛围和社会责任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