裙屐逢人久,歌呼与我深。
九流同用世,四座见孤心。
时事成相看,江源渐可寻。
蛮书千里色,早晚映鸣琴。
注释:
裙屐逢人久,歌呼与我深。 裙屐逢人久,指在官场中长时间与人交往;歌呼与我深,意在言外,表示自己虽然与官员交往频繁,但并不为其所动。
九流同用世,四座见孤心。 九流:古代的九种学术流派或职业,包括儒、道、法、农、兵、阴阳家等。用世:用功于世间。四座:指在座的众人。孤心:孤独之心,指不随波逐流。
时事成相看,江源渐可寻。 时事:指时下的政治形势。相看:相互看待。江源:比喻事物的本源或根本。渐可寻:逐渐可以寻找到答案。
蛮书千里色,早晚映鸣琴。 蛮书:泛指少数民族的书籍或文献。早晚:早晚之间。鸣琴:指弹琴声。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赠别之作,通过赞美陈知县同年的才华和志向,表达了对朋友的期望和祝愿。
首句“裙屐逢人久”,描绘了诗人长期在官场上与人为伍的情景。这里使用了“裙屐”这一典故,暗示了诗人的官位和地位,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于官场生活的厌倦和无奈。
次句“歌呼与我深”,表明了自己虽然与官员交往频繁,但并不在意他们的评价。这反映了诗人的个性和独立思考的能力,也表达了他对世俗观念的不屑一顾。
第三句“九流同用世,四座见孤心”,揭示了诗人所处的时代背景和政治环境。在这里,“九流”指的是古代的九大职业或学术流派,如儒家、道家、法家等,而“四座”则是指周围的听众或观众。诗人强调了自己虽然身处这样的环境中,但依然保持自己的独立思想和原则,不被世俗所左右。
第四句“时事成相看,江源渐可寻”,表达了诗人对于政治局势的看法。他认为时事已经明朗,未来的道路也会变得清晰起来。这里的“江源”象征着事物的本源或根本,意味着只要坚持正确的道路和理念,就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
最后一句“蛮书千里色,早晚映鸣琴”则是诗人对陈知县同年的祝愿和期望。他希望陈知县在未来的道路上能够像他一样,不畏艰难,勇往直前。这里的“蛮书”象征着少数民族的文化和智慧,而“鸣琴”则代表着音乐和艺术的力量。诗人认为,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和挑战,只要有坚定的信念和勇气,就能克服一切,实现自己的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