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远驿旅夜

除榻依猪狗,呼墙有燕莺。
飘镫昏接雨,低案冷扶酲。
狂咏兼游处,生心得弟兄。
天顽嬉宇宙,为斗梦中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通远驿旅夜》是诗人陈三立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陈三立(1859-1940),字伯严,号散原,江西义宁(今九江修水)人。他是一位多才多艺的文学家,除了诗歌创作外,还涉猎过小说、散文等多种体裁。

在探讨《通遠驛旅夜》时,首先需要了解这首诗的背景。这首诗创作于清末近现代初,一个风云变幻的时代,陈三立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通过自己的诗作表达了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思考及个人情感的抒发。

从内容上看,《通远驿旅夜》描绘了诗人在驿站中夜晚的所见所感。诗中的“除榻依猪狗,呼墙有燕莺”展现了诗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景象;“飘灯昏接雨,低案冷扶酲”则表现了旅途中的艰难与不如意,以及诗人在困顿中寻找精神慰藉的努力。此外,“狂咏兼游处,生心得弟兄”反映了诗人在旅途中结识志同道合者的情景。最后,“天顽嬉宇宙,为斗梦中觥”透露出诗人对宇宙间万物存在的感悟和对人生哲学的思考。

在艺术手法上,这首诗采用了典型的五言律诗形式,结构严谨而不失灵动,韵律和谐而富有节奏感。通过对景物的描写,诗人不仅传达了内心的感慨,也体现了他深厚的文学素养和独特的审美观。

《通遠驛旅夜》是陈三立诗歌创作中的代表作之一,它不仅是其艺术成就的体现,也是中国近代诗歌史上的一个重要篇章。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可以更好地理解清末民初社会背景下文人的生活状态及其文化心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