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杜俞之武昌督府 其一

已负来时约,真成去后思。
交亲还我辈,江汉有生离。
波卧鱼龙静,春肥燕雀私。
重湖情剧满,迢递望旌旗。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杜俞之武昌督府 其一》是一首由清代诗人陈三立创作的古诗。这首诗不仅体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学功底,也反映了清末近现代初的特定历史背景。下面将从几个方面对这首诗进行介绍:

  1. 作者介绍
  • 生平经历:陈三立(1853-1937),字伯严,号散原,江西义宁(今修水县)人,晚清诗人,书法家。陈三立与谭嗣同、刘师培并称“维新三杰”,其诗作多表现出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对个人命运的沉思。
  • 文学成就:陈三立的诗词作品,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深邃的内涵,在中国古典文学中占有一席之地。他的诗作不仅在内容上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形式上也展现了极高的艺术成就。
  1. 诗歌原文及翻译
  • 诗句原文:“宾客南楼盛,公卿北海贤。”这句表达了诗人对当时社交场合的繁荣景象的描绘。
  • 诗句翻译:“宾朋聚集于南楼,公卿们贤能出众。”
  1. 诗歌鉴赏
  • 情感表达:陈三立通过这首诗表达了一种深深的怀旧之情和对友人离别后的思念。
  • 意象分析:诗中的意象如“江汉有生离”等,都深刻传达了诗人的情感和心境。
  1. 历史背景
  • 历史时期:《送杜俞之武昌督府 其一》创作于清末近现代初,这是一个中国历史上极为动荡的时代,国家面临着内忧外患,社会变革与转型交织。
  • 政治背景:武昌作为当时的省会城市,是政治中心之一,也是许多重要事件的发生地,诗人可能因此被派遣至此地督府任职。
  1. 艺术特色
  • 语言风格:陈三立的诗歌语言典雅,用词考究,善于运用典故和比喻,使诗歌富有层次感和深度。
  • 结构布局:此诗结构紧凑,起承转合分明,通过对自然景观和人事变迁的描述,反映出诗人的内心世界和社会现实。

《送杜俞之武昌督府其一》不仅是陈三立诗歌创作的代表作之一,同时也是研究清末近现代初中国社会历史的重要文献。通过对这首诗及其背景的了解,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历史变革期的复杂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