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后初归里中 其三

沧桑回首总伤情,旧日楼台一望平。
僮仆不知陵谷变,向人犹问定军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乱后初归里中·其三》是清末近现代初诗人陈肇兴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不仅是陈肇兴文学创作中的佳作,同时也是研究清末近现代初期台湾文学及历史的重要文献之一。

从文学风格和艺术特色来看,《乱后初归里中·其三》展现了陈肇兴深邃的人文关怀。诗中的“沧桑回首总伤情,旧日楼台一望平”表达了作者对过往时光深深的怀念与感慨。这种情感的表达不仅反映了个人的内心世界,也折射出那个时代社会变迁的深刻影响。此外,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比喻,如“猿诗词”等表述方式,增添了诗歌的艺术魅力和感染力。通过这些生动的意象传达了诗人对于历史的反思以及对未来的期待,体现了古典诗歌的美学追求和时代精神的结合。

从历史背景和创作动机看,陈肇兴在创作此诗时正处在动荡的时代环境中。咸丰三年(1853年),陈肇兴因应戴潮春起义而避难至武西堡(今南投县集集)的牛牯岭山中,这段经历让他经历了从繁华到荒凉的转变,这种经历使他的作品更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和社会价值。陈肇兴的这一创作活动,不仅记录了他个人的悲欢离合,更是对当时社会动荡不安的一种反映和批判。

从诗歌的主题和情感内涵来看,《乱后初归里中·其三》通过对故乡景象的回忆,表现了作者内心深处的情感纠葛和对过去的不舍。诗中的“僮仆不知陵谷变,向人犹问定军城”表达了一种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同时也隐含了对未来不确定因素的恐惧和担忧。这种情感的复杂性使这首诗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研究价值。

《乱后初归里中·其三》是一首充满深意、情感真挚的文学作品。它不仅仅是陈肇兴个人情感的抒发,更是当时社会历史背景的真实写照。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那个时代人们的生活状态和文化特点,同时也可以体会到诗歌作为一种文化表现形式的独特魅力及其深远的社会意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