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桑回首总伤情,旧日楼台一望平。
僮仆不知陵谷变,向人犹问定军城。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和作者情感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全诗的基础上,抓住重要词句,结合题目的要求和提示信息梳理答案要点。

乱后初归里中 其三“乱后初归里中”的意思是:国家动乱之后,我才回到家乡里中。这句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沧桑回首总伤情,旧日楼台一望平。

沧桑回首总伤情,旧日楼台一望平。这句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感慨之情。

“沧桑”是沧海变桑田的意思,这里指世事的变化。

“一望平”,意思是说,旧日楼台现在都平了,只剩下一片废墟。这句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美好的回忆。

僮仆不知陵谷变,向人犹问定军城。

僮仆不知陵谷变,向人犹问定军城。这句表达了诗人对时代变迁的感叹之情。

“僮仆”是指仆人或家童,“陵谷变”指山陵改变地形,“定军城”是古地名,这里指代历史名城。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世事变化、时事变迁的感慨之情。

赏析:

《登高》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这首诗是诗人在安史之乱爆发后第三年写的。当时,杜甫漂泊到夔州(今四川奉节)一带,看到秋天萧瑟的景象,有感于时局的动荡不安,写下了这首七言律诗。前四句写景,后四句抒情。

首联点明时节,直抒胸臆;颔联由景转情,抒发悲凉之感;颈联承上启下,抒发感慨;尾联以景结情,余韵无穷。全诗写得沉郁顿挫,感情悲壮凄切,语浅意深,警策动人,堪称杜诗中的绝唱。

这首诗是杜甫在安史之乱后的第三年写的。这时,他漂泊到了夔州,看到秋天萧瑟的景象,触物生情,有感于时局的动荡不安,于是写下了这首五律。

首联“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首句写景兼点时间。秋风飒飒,天高云淡,猿猴在高处长啸,声音显得十分凄凉。第二句写景兼点地点。长江流经的沙洲上的水清澈见底,白色的江沙与白色停歇的鸟儿相映成趣,构成一幅和谐的自然画面。诗人登上高处眺望远方,眼前是浩淼无边的江水,耳畔是阵阵凄厉的猿叫,心中不禁为这动乱的社会感到悲哀。

颔联“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这是全诗的主旨句。诗人用两个对比鲜明的比喻句把个人的命运与国家的兴衰联系起来,表达出忧国忧民的情怀,并寄寓着诗人自己的身世之感。“万里悲秋常作客”,一个“悲”字,道出了诗人心中无限的愁苦。诗人身历乱世之秋,心系天下万民之秋,而自己却飘流沦落,四处漂泊,无以为家,因此,他只能借悲秋来抒发自己的忧愁苦恨。“万里”指的是远离家乡万里之外,“作客”即作他乡之客。这一句是说:万里之外的我常常像秋天一样充满悲凉。这里的“万里”是虚数,是夸张的说法。诗人运用夸张手法,突出地表现了自己的孤寂愁苦之情。“百年多病独登台”,诗人用典自谦,说自己活了百龄,却疾病缠身,只有独自一人登上西城的子云亭(汉末祢衡曾被黄祖逼迫登台讲论)。这一句既是说自己年老多病,又暗示了国家的衰败和自己报国无门。诗人以“百年”“独”等字眼强调了自己年老多病、孤立无助的处境,从而更深刻地表达了自己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颈联紧承上联而来,进一步抒发自己对时局动荡的忧虑之情。“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丛菊盛开的时候,他回忆起当年与亲人离别时的泪水,想到自己孤零零地漂泊在外,就像一只孤舟被一根绳子拴系着,不能任意去往任何一个地方。诗人用菊花盛开来比喻自己与亲人分离的痛苦和思念亲人的心情。这两句诗通过描绘景物抒发了诗人的思乡之情,同时流露出诗人对国事的忧虑和担忧。

尾联“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尾联两句是诗人对现实不满的强烈吐露。“艰难苦恨繁霜鬓”是说:岁月艰难,使我两鬓斑白。“繁霜”二字形象生动地描绘了诗人苍老憔悴的形象。“潦倒新停浊酒杯”,意思是:潦倒困顿之时,才停息下饮酒解闷的俗事。“潦倒新停”写出了诗人的困顿潦倒之境。“浊酒”暗喻奸邪之徒,也暗指朝廷小人,“新停”表明这些小人还猖獗不已,继续危害着国家和社会。

杜甫一生颠沛流离,备尝艰辛,晚年穷愁潦倒至极。这首诗充分反映了这一生活经历。

此诗是杜甫安史之乱后的第三年写的。《登高》是一首七言律诗。此诗首联写景兼点时间,颔联写景兼点地点,颈联写景抒情,尾联以景结情,余韵不尽。全诗写得沉郁顿挫,感情悲壮凄切,语浅意深,警策动人,堪称杜诗中的绝唱。

首联“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前句写景兼点时间,秋风飒飒;后句写景兼点地点。诗人登上高处眺望远方,眼前是浩淼无边的江水,耳畔是阵阵凄厉的猿声,心中不禁为这动乱的社会感到悲哀。颔联“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前句用两个对比鲜明的比喻句把个人的命运与国家的兴衰联系起来,表达出忧国忧民的情怀;后句借典故自谦,说自己年老多病、孤立无助的处境,从而更深刻地表达了自己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颈联“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前两句描写景物抒发了诗人的思乡之情;后两句则通过描绘景物抒发了诗人的思乡之情,同时流露出诗人对国事的忧虑和担忧。尾联“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尾联两句是诗人对现实不满的强烈吐露。“艰难苦恨繁霜鬓”,意思是:岁月艰难,使我两鬓斑白。“潦倒新停浊酒杯”,意思是:潦倒困顿之时,才停息下饮酒解闷的俗事。“繁霜”二字形象生动地描绘了诗人苍老憔悴的形象。“潦倒新停”写出了诗人的困顿潦倒之境。“浊酒”暗喻奸邪之徒,也暗指朝廷小人,“新停”表明这些小人还猖獗不已,继续危害着国家和社会。

此诗是杜甫安史之乱之后的第三年写的。当时,杜甫漂泊到了夔州(今四川奉节),看到秋天萧瑟的景象,触物生情,有感于时局的动荡不安,于是写下了这首七言律诗。全诗写得沉郁顿挫,感情悲壮凄切,语浅意深,警策动人,堪称杜诗中的绝唱。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