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归 春夜偶成

城阴水际,闲寻往事,光景零乱难写。
画眉桥北沿墙去,曾有迷藏伴侣,簸钱亭榭。
生小谁忺铅共粉,说不尽。
衣裳淡雅。
碧槛外、蛮柳丝丝,甸线恍如画。
今日延秋坊畔,令狐宅里,依旧好花开也。
杏梁燕子,玉龙鹦鹉,尚说十年前话。
水晶箱子在,遮莫还存圣檀帕。
东西起、樱桃细落,糁上当初,秋千红粉架。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八归·春夜偶成》是清代诗人陈维崧创作的一首古诗。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介绍:陈维崧(1625年—1682年),字其年,号迦陵,江苏昆山人,明末清初著名诗人、音乐家和文学家。他的诗作多以抒发个人情感为主,语言优美流畅,具有浓厚的个人色彩。在文学史上,他与纳兰性德并称“南陈北纳”,代表了两代文人的风采。
  2. 诗歌原文
    城阴水际,閒寻往事,光景零乱难写。
    画眉桥北沿墙去,曾有迷藏伴侣,簸钱亭榭。
    生小谁忺铅共粉,说不尽。
    衣裳淡雅。碧槛外、蛮柳丝丝,甸线恍如画。
    今日延秋坊畔,令狐宅里,依旧好花开也。
    杏梁燕子,玉龙鹦鹉,尚说十年前话。
  3. 诗歌内容: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一个春夜偶然间寻访过去的情景,通过景物描写展现了一种怀旧的情绪。诗中不仅描述了画眉桥、簸钱亭等具体场景,还通过“衣裳淡雅”、“蛮柳丝丝”等细节勾勒出一幅美丽的画面,使得整个场景显得生动而富有诗意。最后一句“今日延秋坊畔,令狐宅里,依旧好花开也”则是对过去的回顾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4. 诗歌鉴赏:陈维崧的《八归·春夜偶成》不仅仅是一首简单的诗歌,更是一次深刻的情感表达和对生活美好瞬间的捕捉。通过这首诗,人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过往时光的留恋和对未来生活的期待。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当时文人的生活状态和审美情趣,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研究意义。
  5. 文化背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诗词常被用来抒发作者的情感和表达对自然美、人情美的赞美。陈维崧的这首《八归·春夜偶成》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出来的。它不仅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审美风尚和文化氛围。

陈维崧的《八归·春夜偶成》不仅是一篇优美的文学作品,更是一次深刻的文化体验。通过对这首诗的阅读和赏析,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以及诗人的情感世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