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秦楼 松陵城外经疏香阁故址感赋

鸟啄双环,蝶黏交网,此是阿谁门第。
垫巾绕柱,背手循廊,直恁冷清清地。
想为草没空园,总到春归,也无人至。
只樱桃一树,有时和雨,暗垂红泪。
料昔日、人在小楼,窗儿帘子,定比今番不似。
望残屋角,立尽街心,何处玉钗声腻。
惟有门前远山,还学当年,眉峰空翠。
忆香词尚在,吟向东风斜倚。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过秦楼·松陵城外经疏香阁故址感赋》是清代诗人陈维崧的作品。这首古诗以独特的艺术手法,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又略带寂寥的春日景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作者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现实冷清感受的抒发。

从文学形式来看,这首诗属于古典诗词的一种,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诗中“鸟啄双环,蝶黏交网”等意象生动形象,将读者带入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自然景观之中。同时,“垫巾绕柱,背手循廊”,这些描写不仅营造了一种幽静、冷清的氛围,也暗示出诗人内心的孤寂和落寞。

从情感表达上讲,这首诗充满了对往昔时光的追忆与哀愁。通过对“草没空园”的描写,诗人表达了对过往繁华不再、人去楼空的感慨。特别是“总到春归,也无人至”一句,更是透露出一种深深的寂寞和无力感。这种情感的流露,使得整首诗充满了浓厚的情感色彩和哲理意味。

从文化内涵上分析,《过秦楼·松陵城外经疏香阁故址感赋》不仅体现了作者高超的艺术造诣,也蕴含了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例如,诗中的“樱桃一树,有时和雨,暗垂红泪”等句子,不仅增添了画面的生动性,也反映了古人对于自然美的独特感悟和情感寄托。此外,诗中还可能蕴含着某种历史或政治寓意,需要结合更广泛的文献资料进行解读。

《过秦楼·松陵城外经疏香阁故址感赋》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诗歌,也是一座连接古今、沟通自然与人文的桥梁。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远的文化价值,成为了中国古典文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