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秦楼
【注释】 过秦楼:在潼关西。入潼关作:登临关城时所作。五谷三崤,函关天阻,大河吞渭同流:指函谷关一带的险要地理形势。五谷,即华山、太行山、王屋山、霍山、崤山。三崤,即崤山。“天阻”指秦岭横亘关中。大河,指黄河。“吐渭同流”,指渭水流入黄河。“虎狼秦灭”,指秦王朝覆灭。百二,指险要地势。关山,指函关。“四塞空留”,指函关被毁。守险少人谋,指函谷关失守。“把西京”,指长安。“御气全收”
注释: 过秦楼:指女子的居所。得内书,次清真韵:收到妻子的来信,是清真的韵律。 露滴花房,月窥虚幌,紞紞鼓声初断:花房里的露水滴落,月亮偷偷地窥视着空虚的门帘,鼓声刚开始停止。 如云梦绮,似水年尘,莫遣怨吟秋扇:像云雾中的锦罗一样美丽,又像是流水般岁月的痕迹,不要把怨恨的诗句写在秋扇上。 无寐倦倚,枕屏灰尽更香,数残更箭:夜不能寐,疲倦地依偎着枕头,枕头的灰尘都烧完了,只剩下香气
【注释】 1.过秦楼:指在秦淮河上的楼上。 2、桃李(lǐ): 泛指花木。 3、燕莺: 指春天的燕子、黄莺。 4、迅景:迅速变化的景色。 5、油壁:古代妇女的头饰。 6、骕骦(huāng yī): 传说中的良马名。 7、翠袖当垆(lú): 形容酒肆里卖酒的女子。 8、红牙促酒: 形容酒肆中唱歌侑酒的人。 9、恁种疏狂: 你这种不拘小节的性格。恁: 古时对人的尊称,相当于“你”;种: 一种。 10
【注释】: 1. 《过秦楼慢·寒月》是南宋词人王沂孙的作品。该词上片写景,描绘出一幅清丽幽远的月夜图。下片抒情,表达了作者孤寂、寂寞之情。全词语言优美,含蓄蕴藉,意境深远。 2. 寒月:指月光。 3. 皎可冰壶(jio kě bīng hú):洁白得象冰壶一样,冰壶,一种盛酒器。 4. 朗宜皓鉴:明亮如明镜,皓鉴,明亮的镜子。 5. 一片光明空阔:一片明亮的光亮,空旷无边。 6. 霜飞鸳瓦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求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问“赏析”,考生应从内容、语言、手法等方面分析,然后结合全诗具体作答。此题可先通读全诗,明确主旨,再逐句分析,理解诗句的意思及情感,最后进行概括评价。 1. 过秦楼的译文及注释 (1)译文: 夜幕降临时凉意袭来,碧波荡漾如同洗练过的丝绸。画阁临水,仿佛无边无际。 柳枝横斜,露珠像剪刀般剪裁,乱叶迷离
【注释】: 过秦楼:在江苏南京市秦淮区,是南朝时梁武帝萧衍的别墅。访梅:指游赏梅花。过读书台有感:在江苏镇江市北郊。读书台下有晋吴隐之读书台,故址今尚存。怅:失意、失望的样子。平泉:即汉文帝刘恒的陵墓,在今河北易县西南固安县东南。兴替:兴盛衰败。想为燕去梁空:想象燕子飞走了,梁朝也消失了。总到春来:总归要到来。剩虬梅几树:只剩下几树老梅。有时和雨:时而与雨水一起飘落。暗垂香泪:暗含着芬芳
这首诗是苏轼在1082年(元丰五年)春天创作的。当时,他任湖州知州。他在湖州时,曾与苏辙同游过松陵城外的疏香阁遗址。诗中写的就是这次游览的经历和感受。 译文: 鸟儿啄食双环,蝴蝶黏附交网,这是谁家门第? 垫巾绕柱子,背手走走廊,如此冷清清地。 想草没了空园,总到春归来,也没人来。 樱桃树只有一棵,有时和雨下,暗垂红泪。 料昔日人在小楼,窗儿窗帘,定比今番不似。 望残屋角,立尽街心,何处玉钗声腻
【注释】: 过秦楼:指秦观。秦观,字少游,宋代词人。六禾邮示此调,即指《满庭芳·山抹微云》。韵报之:即《满庭芳·山抹微云》。韵:音韵。 雨蹙幽花,日催残燕,梦觉小楼高枕。 雨:形容细密如丝的春雨,也用来比喻愁绪。幽花:指深院中的花木,这里暗指闺中人的心情。残燕:指暮春时节离去的归燕,这里暗示离情别意。梦觉:从梦中醒来,这里表示诗人对往事的回忆和感慨。高枕:高枕无忧,这里形容诗人心情的愉悦、轻松。
【诗句释义】 过秦楼:指的是边塞的高楼。 西疆用事,边地苦寒:在西疆担任要职的人,边塞之地非常寒冷。 为填此解:为了解释这层意思而作诗。 晚雨扶愁,晓阴勒梦:傍晚的细雨和早晨的阴沉天气让人感到忧郁。 野树朔风凄啸:荒野中树木被北风吹得发出凄凉的呼啸声。 黄沙梦里,白雁霜前,枯尽玉关秋草:梦中的黄沙和白雁都出现在秋天,玉关的草地上已经枯死了。 堪叹落月阴山,磷火苍茫,寒螀独吊:可叹的是
【诗句释义】 砌草倚风,墙花碍月,几曲回廊露湿。楼台灯瘦,帘幕香腴,人静蛩声向寂。等闲意兴萧疏,负了清幽,寥天寒碧。甚雨笼莎径,雾昏林表,却思今夕。 注释:砌草倚风:指楼前的花草随风摇曳。 檐花:指墙上的花草。 几曲回廊:指曲折回环的走廊。 阑干:指栏杆。 玉笛:指吹奏的玉笛声。 【译文】 楼台灯火微弱,窗帘帷幕丰满。人安静下来,蟋蟀叫声变得寂寞。 随意的兴致变得淡薄,辜负了清新幽雅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