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雨扶愁,晓阴勒梦,野树朔风凄啸。
黄沙梦里,白雁霜前,枯尽玉关秋草。
堪叹落月阴山,磷火苍茫,寒螀独吊。
听几声胡管,几枝羌笛,鬓丝催老。
谁记得、出塞歌长,新婚别苦,忽忽路绵书杳。
金微万里,银烛三更,何处受降城堡。
如此天荒,地凉寄尽征衣,何时吹到。
便封侯觅取,楼外垂杨瘦了。

【诗句释义】

过秦楼:指的是边塞的高楼。

西疆用事,边地苦寒:在西疆担任要职的人,边塞之地非常寒冷。

为填此解:为了解释这层意思而作诗。

晚雨扶愁,晓阴勒梦:傍晚的细雨和早晨的阴沉天气让人感到忧郁。

野树朔风凄啸:荒野中树木被北风吹得发出凄凉的呼啸声。

黄沙梦里,白雁霜前,枯尽玉关秋草:梦中的黄沙和白雁都出现在秋天,玉关的草地上已经枯死了。

堪叹落月阴山,磷火苍茫,寒螀独吊:可叹的是,月亮挂在阴山上,磷火闪烁着一片苍茫,寒蝉独自哀鸣。

听几声胡管,几枝羌笛,鬓丝催老:听着几声胡管的悠扬音乐,听着几枝羌笛的清脆音符,不知不觉间,自己的头发已开始变白。

谁记得、出塞歌长,新婚别苦,忽忽路绵书杳:谁会记得那些出征时唱的歌,新婚时的别离有多么痛苦,道路那么漫长,书信却越来越稀少。

金微万里,银烛三更,何处受降城堡:边关万里辽阔,银色的灯光照亮了深夜,但哪里是受降的城堡呢?

如此天荒,地凉寄尽征衣,何时吹到:如此荒凉的天地,我把所有的征衣都寄了出去,不知何时才能回来。

便封侯觅取,楼外垂杨瘦了:即使被封侯,也要寻找归来的路,而楼外的垂杨柳已经变得消瘦了。

【译文】

黄昏细雨和清晨阴霾让人忧愁不已,荒野中的树木在北风吹拂下发出凄凉的呼啸。

黄沙中梦见了白色的大雁和霜前的枯草,令人感到无尽的哀伤。

令人叹息的是,月光映照着阴山,磷火在黑暗中闪烁;寒蝉孤零零地叫着。

听着几声胡笳的声音,几支羌笛的旋律,不觉间自己已白发丛生。

谁能记得出征时高亢的歌曲,新婚时的离别之痛,以及那漫长的旅途,而书信却越来越少。

边疆万里之遥,夜晚的灯光照亮了整个天空,但究竟在哪里有受降的城堡?

如此凄凉的天地间,我将所有的征衣都寄了出去,不知何时才能回来。

即使被封侯,也要寻找回家的路,而楼外的垂杨柳已经变得消瘦了。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塞上风光与将士生活的边塞诗。诗人从不同的角度描绘了边塞的自然景色和将士们艰苦的生活条件,表达了对将士们的同情与关怀。

首联“西疆用事,边地苦寒”,点明了诗中描写的背景是在西疆边塞地区,这里的气候非常寒冷。这种自然环境对于边塞将士来说无疑是一种巨大的考验。

颔联“晚雨扶愁,晓阴勒梦”,描绘了诗人在夜晚的雨中感受到的忧愁和清晨的阴云带来的压抑感。这种天气变化不仅影响了人的心理状态,也使得边塞的环境更加荒凉冷清。

颈联“野树朔风凄啸”、“黄沙梦里,白雁霜前”,进一步描绘了边塞的自然景观。北方的风吹动着野树发出凄厉的啸声,黄沙弥漫的梦境中,白色的大雁在霜降之前飞过,这些场景都给人一种深深的孤独和寂寞之感。

尾联“听几声胡管,几枝羌笛”,通过听觉描绘了边塞将士们在夜晚听到的胡笳和羌笛的音乐声。这些声音虽然能够带来一丝慰藉,但同时也反映出他们在战争中的无奈和辛酸。

最后两联“金微万里,银烛三更,何处受降城堡”,则表达了诗人对于战争的担忧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感。他担心自己在战场上无法取得胜利,也无法回到家乡与亲人团聚。这种情感既表达了对战争的关注,也体现了对和平的渴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