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迁莺 立冬

西风忒峭。
把似锦浓秋,霎时都扫。
林影添黄,潭痕减翠,易损他乡怀抱。
瓮头索郎未熟,坌口猎徒还少。
燕市畔,渐消寒九九,排当画稿。
那晓。
人世事,月令岁华,惯是田家好。
摘菜淹菹,燃糠煨芋,夜火村村打稻。
惆怅年来残夜,催著朝衫偏早。
凭谁说,向茅檐曝背,溪南诗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喜迁莺·立冬》是一首明代诗人尤侗创作的词。在这首词中,尤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立冬时节的自然景观与心境。下面将深入探讨该词的内容、艺术特色及其在当时文学中的地位:

  1. 作者简介
  • 尤侗(1612-1673),名茂才,字同山,号西堂,浙江德清人,明末清初著名诗人、戏曲家和音乐家。他与汤显祖、张大复并称“南词北曲三大家”,其作品在明清两代都享有极高的声誉。
  1. 原文节选
    朝看月令。是律中应钟,神司元冥。寒日模糊,阴风凛冽,一扫秋光无剩。谁遣倪迂妙手,写出灰堆冬景。茅檐下,听数声铁马,冬冬。

  2. 内容解析

  • 立冬节气:这是古代对冬季开始的一个标志,标志着天气由凉爽逐渐转为寒冷。在这首诗中,作者通过描写立冬的景象来体现季节的变化。
  • 自然景观:诗中提到“寒日模糊,阴风凛冽”,这些细节生动地勾勒出一个典型的冬季景象。同时,“谁遣倪迂妙手,写出灰堆冬景”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景色的赞赏和感慨。
  • 情感表达:“茅檐下,听数声铁马,冬冬”这句描绘了诗人在冬日的宁静中听到远处铁马的声音,增添了一种孤独和寂静的氛围。
  1. 艺术特色
  • 意象运用:尤侗在这首诗中巧妙地运用了“灰堆冬景”这一意象,通过视觉和听觉的双重描绘,使得画面更加立体和生动。
  • 节奏感:诗句的节奏感强烈,如“寒日模糊”,“阴风凛冽”等,通过重复使用形容词,加强了诗歌的节奏和力度。
  • 象征意义:通过冬天的景象,尤侗可能也在隐喻人生的某种阶段或是对过去的回忆,增加了诗歌的深刻性和哲理性。
  1. 历史与影响
  • 文学史地位:尤侗是明末清初非常著名的文人,他的词作品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位置。《喜迁莺·立冬》作为其代表作之一,被收录于多个古诗词选本中,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赞赏。
  • 读者评价:在现代,这首诗仍然受到学者和文学爱好者的喜爱,被认为体现了尤侗高超的文学造诣和深邃的情感表达。

通过对《喜迁莺·立冬》的简要赏析,可以看出尤侗的诗歌不仅在艺术表现上达到了高水平,同时也在情感表达和社会意义上具有深远的影响。这首词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内涵,成为研究尤侗及明代文学的重要文本。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