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风忒峭。
把似锦浓秋,霎时都扫。
林影添黄,潭痕减翠,易损他乡怀抱。
瓮头索郎未熟,坌口猎徒还少。
燕市畔,渐消寒九九,排当画稿。
那晓。
人世事,月令岁华,惯是田家好。
摘菜淹菹,燃糠煨芋,夜火村村打稻。
惆怅年来残夜,催著朝衫偏早。
凭谁说,向茅檐曝背,溪南诗老。

【注释】

西风:秋风。忒峭:太冷。似锦:如织锦般。浓秋:深秋。霎时:顷刻之间。林影:指树林的影子。添黄:使黄色增加。潭痕:水潭的波纹。减翠:使青色减少。易损他乡怀抱:容易让人感到忧伤。瓮头索郎未熟:意思是说瓮中的酒还没有酿成。坌口猎徒还少:意思是说猎户还没有归来。燕市畔:在汴京东面,是繁华之地。渐消寒九九:逐渐消失寒冷天气。排当:指准备、安排。画稿:指画图、作画的计划。那晓:什么时候。月令:指节气。岁华:年岁。田家好:指农事繁忙。淹菹(ju):淹泡蔬菜。燃糠煨芋:用柴火煮食。夜火:夜里生火。村村打稻:到处都在打稻谷。向茅檐曝背:指在茅屋檐下晒着背。溪南诗老:指诗人。

【赏析】

《喜迁莺·立冬》是宋代词人苏轼所作的一首词。词的上片描写了深秋时节的景况,下片写立冬后的农事生活及作者对此的感受。全词语言朴实无华,却能生动地描绘出一幅农村生活的热闹场面。

上片起首两句写立冬之后自然界的变化,秋天的景色在立冬之后一扫而空。“把似锦浓秋,霎时都扫”一句,写出了秋风扫尽落叶的景象。“林影添黄,潭痕减翠”一句,进一步描绘了秋去冬来的自然变化。“人世事,月令岁华,惯是田家好”一句,写出了农民们对自然季节变化的熟悉和喜爱之情。

下片开始三句,写农民们在立冬后的生活情况。“摘菜淹菹,燃糠煨芋”,这是农民们冬天里常见的食物;“夜火村村打稻”,则写出了农家在冬季里的生活节奏和劳作方式。这两句词不仅写出了农民的艰辛,也表现了他们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活情趣。

最后两句词,词人以“向茅檐曝背”结束全词,写出了他对这种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之情。

这首词语言通俗易懂,但却能表现出一种淳朴的田园生活情趣,这也是它成为千古名篇的重要原因。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