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 庚申长安闰中秋

姮娥天上,恰晚妆添罢,更临瑶阙。
四十七年才又见,闰了中秋佳节。
再泻金波,重悬晶饼,分外铺晴雪。
广寒宫殿,依然翠锁齐掣。
可惜耿耿孤光,萧萧夜景,纵好成虚设。
赢得冰轮圆两度,多照一番华发。
万里乡愁,五更寒信,幽恨凭谁说。
停杯南望,山中丛桂应发。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念奴娇·庚申长安闰中秋》是清代著名诗人陈维崧创作的一首词。此诗不仅以其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意境,赢得了广泛的赞誉,更因其独特的文学价值而成为研究中国古代文人心态和艺术创作的重要文献。下面对这首诗进行简要介绍:

  1. 作者介绍:陈维崧(1625—1682),字其年,号迪陵,江苏宜兴人。他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词人,尤以词作著称于世,有《迦陵文集》《迦陵词》《湖海楼诗集》等作品传世。他的词作多反映了他对国家、民族和个人命运的关注与思考。

  2. 诗歌原文
    姮娥天上,恰晚妆添罢,更临瑶阙。
    四十七年才又见,闰了中秋佳节。
    再泻金波,重悬晶饼,分外铺晴雪。
    广寒宫殿,依然翠锁齐掣。
    可惜耿耿孤光,萧萧夜景,纵好成虚设。
    赢得冰轮圆两度,多照一番华发。
    万里乡愁,五更寒信,幽恨凭谁说。
    停杯南望,山中丛桂应发。

  3. 诗歌赏析

  • 这首词开篇即描绘了中秋夜月的美丽景象,通过“姮娥”这一传统意象,将月亮拟人化,赋予了它美丽与神秘的特质。接着通过“恰晚妆添罢”等句子,展现了月光如美人化妆后更加动人的景象。这种写法不仅生动形象,还巧妙地运用了对比手法,使得月亮的美在夜晚的静谧中更加突出。
  • “四十七年才又见,闰了中秋佳节。”表达了一种时空交错的感觉,即四十七个年头后才再次迎来中秋佳节,这种特殊的年份让中秋显得更加珍贵和难忘。这不仅是对历史的一种回顾,也是对中秋节文化内涵的深刻体现。
  • “再泻金波,重悬晶饼,分外铺晴雪。”通过“再泻金波”、“重悬晶饼”等动词的使用,形象地描绘出月光洒满大地的景象,如同撒下了金子般的光辉,又像是悬挂着晶莹的月饼,为中秋之夜增添了一份祥和与美好。
  • “广寒宫殿,依然翠锁齐掣。”这里的“广寒宫殿”指的是嫦娥居住的地方,而“翠锁齐掣”则形容宫殿被绿色的树木环绕,形成了一个美丽的画面。这既是对嫦娥宫殿的描写,也寓意着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景。
  • “可惜耿耿孤光,萧萧夜景,纵好成虚设。”这里表达了一种遗憾之情,即使月光明亮如昼,但夜晚的寂静和寂寞却无法被完全驱散。这种表达既反映了词人对自然美景的赞叹,也体现了他对人情冷暖的思考。
  • “赢得冰轮圆两度,多照一番华发。”通过“赢得”一词,表达了一种无奈和感慨。词人感叹自己已经经历了很多岁月,而中秋之月却依旧圆满,给予了人们更多的关注和祝福。同时,这也暗示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 “万里乡愁,五更寒信,幽恨凭谁说。”这几句词句充满了浓郁的思乡之情和深深的忧愁。词人通过对家乡的思念和孤独感的表达,展现了他内心的痛苦和无助。这种情感的表达虽然深沉而有力,但也让人不禁为之动容。
  • “停杯南望,山中丛桂应发。”结尾部分,“停杯南望”,形象地描绘了词人举杯向远方眺望的场景。而“山中丛桂应发”则暗示着桂花盛开的美景,同时也寓意着词人心中的希望和期待。这种美好的寄托不仅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体现了词人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通过对《念奴娇·庚申长安闰中秋》的深入剖析,可以看到这首词不仅在艺术上具有极高的成就,其所蕴含的情感和文化意义也极为深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