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 己未长安中秋

西风帝苑,正停杯、争盼一轮圆月。
坐久凉蟾犹未吐,霭霭暮云偏结。
低亸冰绡,深藏桂殿,不放姮娥出。
也应愁见,有人千里华发。
今夜地轴频翻,坤舆陡撼,怕被馋蛟掣。
那有银墙和碧井,留待金波堆雪。
三市霆轰,九衢电骇,屋瓦昆阳裂。
问谁无恙,天边惟剩瑶阙。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念奴娇·己未长安中秋》是清代陈维崧创作的一首词。这首词以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情感内涵,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以及个人情感的抒发。下面将从几个方面介绍这首作品:

  1. 作者简介
  • 陈维崧(1625—1682年),字其年,号迪陵,江苏宜兴人,是清初著名的文学家、词人和骈文作家。他早年即有神童之称,康熙十八年(1679年)应博学鸿词科,获授翰林院检讨,并参加了修《明史》。陈维崧尤擅长词及骈体,其作品广泛流传于后世,被后人赞誉为“一代词宗”。
  1. 词作主题
  • 《念奴娇·己未长安中秋》以中秋佳节为背景,通过描绘月夜景色与人物情感,表达了词人对美好自然景观的赞美以及内心的忧郁和感慨。词中既有对明月和桂殿的细腻刻画,也不乏对人生境遇的深刻反思,展现了一种超越时空的美学追求。
  1. 艺术特色
  • 该词在艺术表现上有独特之处,如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力和生动的语言来构建画面。例如,“西风帝苑,正停杯、争盼一轮圆月”一句,不仅描绘了中秋时节的天气和景象,还传达了词人内心对团圆的渴望。
  • 通过对月亮和夜空中云彩的细致描写,词人展现了高超的艺术技巧。例如,“坐久凉蟾犹未吐,霭霭暮云偏结”,这些描述不仅增强了诗篇的视觉效果,也加深了读者对于词中所要表达情绪的感受和联想。
  1. 社会影响
  • 《念奴娇·己未长安中秋》不仅是陈维崧个人创作成就的体现,也是清代词坛上重要的作品之一。它反映了当时文人对于诗词艺术的追求和审美取向,同时也体现了作者对于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创新。这首词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中国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 文化价值
  • 从文化角度来看,《念奴娇·己未长安中秋》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还蕴含着丰富的文化意义。词中的月亮常常成为诗人寄托情怀的象征,而中秋之夜更是文人墨客抒发情感的绝佳时刻。此外,这首词也反映了古代中国文人对于天人之际的思考以及对自然之美的感悟。

《念奴娇·己未长安中秋》不仅以其精湛的艺术技巧和深邃的哲理思想著称于世,更在中国文化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通过深入研读这首词,不仅可以领略到古人的智慧和才情,还可以从中汲取到关于自然美、人生哲学等方面的启示和思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