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 留别钱础日即用其见赠原韵

昔年作客,记美人剑士,逢场都有。
烛泪堆槃帘舞雪,薇帐轻红垂斗。
剧孟家边,莫愁村外,恰对铜街口。
为欢并日,底须寒食重九。
今日骑省飘零,兰成憔悴,孤负筝琶手。
拍遍阑干人事换,赢得一场搔首。
归去双溪,重寻三径,麋鹿真吾友。
愁来易醉,慎毋多与之酒。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念奴娇·留别钱础日即用其见赠原韵》是清代文学家陈维崧创作的一首词。这首词通过对往日经历的回顾与今日离别之情的交织,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情感世界和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下面将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
  • 陈维崧,字其年,号迪陵,江苏宜兴人,是清代著名的词人。他幼年聪颖,被誉为神童,并在康熙十八年(1679年)应博学鸿词科,被授翰林院检讨一职,后曾参与修《明史》。他的诗词创作广受后世赞誉,尤擅长词及骈体文,著有《迦陵文集》《迦陵词》等作品。
  1. 原文节选
    昔年作客,记美人剑士,逢场都有。烛泪堆盘帘舞雪,薇帐轻红垂斗。剧孟家边,莫愁村外,恰对铜街口。为欢并日,底须寒食重九。 今日骑省飘零,兰成憔悴,孤负筝琶手。拍遍栏干人事换,赢得一场搔首。归去双溪,重寻三径,麋鹿真吾友。愁来易醉,慎毋多于与之酒。

  2. 主题分析

  • 怀旧与别离:词中充满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通过对比昔日热闹的场合与今日的孤独漂泊,表达了一种深深的失落感和对过往的不舍。
  • 个人境遇的反映:词中“今日骑省飘零,兰成憔悴”反映了诗人自身在政治动荡和个人失意中的困境,同时也体现了对国家命运的关注。
  • 自然景物的描绘:通过“烛泪堆盘帘舞雪,薇帐轻红垂斗”,词人巧妙地运用自然景物作为情感的载体,增强了作品的艺术表现力。
  1. 艺术特色
  • 语言精炼:陈维崧的作品语言简洁而富有力量,能够精确地传达情感和意境。
  • 结构严谨:此词在结构上层次分明,由过去的热闹场景过渡到当前的寂寥,体现了一种从盛转衰的情感变化。
  • 象征手法:通过对人物、地点和自然景象的描写,运用象征手法深化了作品的主题,增强了作品的表现力。
  1. 社会背景
  • 清初的社会环境:陈维崧生活在清朝初期,这是一个社会变革与文化繁荣并存的时代。这一时期的政治变迁和文化发展为词人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 文人群体的活动:陈维崧所处的文人群体活跃于江南地区,他们的活动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气,也体现了文人追求个性自由和文学创新的精神。
  1. 文化影响
  • 对后世的影响:陈维崧的词作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特别是在清代词坛上有着重要的地位。他的词风影响了后来许多词人的创作,尤其是在情感表达和形式创新方面。
  • 文化遗产的价值:陈维崧的作品不仅是文学作品,也是研究清代文化和社会的重要资料。他的词作中蕴含的历史信息和文化元素对于理解那个时代的文化风貌具有重要的价值。
  1. 现代解读
  • 文学鉴赏的角度:在现代,人们可以从文学鉴赏的角度来解读《念奴娇·留别钱础日即用其见赠原韵》,欣赏其精湛的语言艺术和深邃的情感表达。
  • 历史文化的视角:通过对这首词的研究,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清代的文化背景和社会发展,以及文人群体的生活状态和文化追求。

《念奴娇·留别钱础日即用其见赠原韵》不仅展现了陈维崧深邃的思想感情和高超的艺术技巧,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研究,不仅能体会到古代文人的情感世界,也能深刻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历史变迁的脉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