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 被酒呈荔裳顾庵西樵三公并示豹人孝威梅岑舟次方邺希韩汝受散木诸子仍用原韵

仆何为者,是东吴愁客,最能击筑。
记得阿奴年少日,曾直高人品目。
甚矣吾衰,时乎不再,二语那堪读。
朱门列戟,此中何限粱肉。
幸遇衮衮群公。
怜而召我,共看东篱菊。
我意亦思归去耳,聊葺溪干破屋。
行乞歌场,为佣屠肆,也觅三餐粥。
安能溪刻,矫廉长效孤竹。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念奴娇·被酒呈荔裳顾庵西樵三公并示豹人孝威梅岑舟次方邺希韩汝受散木诸子仍用原韵》是由清代诗人陈维崧创作的一首词。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作品的各个方面:

  1. 作者简介
  • 陈维崧(1625—1682),字其年,号迪陵,江苏宜兴人。早慧,幼年有神童之称。康熙十八年(1679)应博学鸿词科,授翰林院检讨,参加修《明史》。尤长于词及骈体。有《迦陵文集》《迦陵词》《湖海楼诗集》等。
  1. 作品原文
    仆何为者,是东吴愁客,最能击筑。
    记得阿奴年少日,曾直高人品目。
    甚矣吾衰,时乎不再,二语那堪读。
    朱门列戟,此中何限粱肉。
    幸遇衮衮群公,怜而召我,共看东篱菊。
    我意亦思归去耳,聊葺溪干破屋。
    行乞歌场,为佣屠肆,也觅三餐粥。
    安能溪刻,矫廉长效独竹。

  2. 创作背景
    据《清史列传》记载,陈维崧在康熙十八年应博学鸿词科考试中举,后因触怒权贵而被贬。这段经历使他深感世态炎凉,遂有感而发,创作了这首词。全词抒发了他怀才不遇、志向高洁却又无奈现实的感慨。

  3. 艺术特色

  • 情感深沉:词中充满了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忧虑,以及对个人遭遇的哀叹。
  • 语言优美:陈维崧的诗词语言华美,富有音乐性,具有很强的画面感和感染力。
  • 意象独特:如“东篱菊花”等意象,既体现了作者的高洁志向,又反映了他对现实社会的不满。

陈维崧的《念奴娇·被酒呈荔裳顾庵西樵三公并示豹人孝威梅岑舟次方邺希韩汝受散木诸子仍用原韵》不仅是一首优秀的文学作品,也是了解清代历史和文化的重要窗口。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欣赏,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价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