琐窗寒 本意闺情

蛮字墙儿,冰纹槅子,谢娘三径。
乌龙怕睡,吠煞翠梧桐影。
蔚蓝天、一派雁程,年年耽误萧关信。
又栖鸦闹过,谁家玉笛,叫西楼暝。
愁听。
商飙劲。
便黑了一灯,唤人谁应。
银鸭娇憨,还泥薰笼偎并。
卸蜜簪、划月阑干,峭寒陡觉秋夜丙。
伴黄花、且熨红绵,冬釭应倍冷。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琐窗寒•本意闺情》是清代诗人陈维崧的作品。这首词描绘了闺房内的环境与情感,通过对自然景物和室内细节的描绘,表现了作者内心的孤寂与愁思。下面将详细介绍:

  1. 诗词原文
    蛮字墙儿,冰纹槅子,谢娘三径。乌龙怕睡,吠煞翠梧桐影。蔚蓝天、一派雁程,年年耽误萧关信。又栖鸦闹过,谁家玉笛,叫西楼暝。
    愁听。商飙劲。便黑了一灯,唤人谁应。银鸭娇憨,还泥薰笼偎并。

  2. 人物生平

  • 陈维崧(1625年—1682年),字其年,号太夷,浙江湖州乌程县(今属浙江省湖州市)人。他是清初著名的文学家和音乐家,被誉为“南陈北陆,双峰并峙”。他的诗、词、曲、赋等作品都极具特色,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陈维崧的词作以豪放著称,他的作品中常常融入了强烈的个人情感和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在《琐窗寒•本意闺情》中,他巧妙地运用自然景物来表达自己对爱情、孤独和人生的感慨。
  1. 诗词赏析
  • 环境描写:词的开头部分通过“蛮字墙儿”、“冰纹槅子”等词汇,形象地描绘了一个充满古典气息的闺房环境。这些词语不仅营造出了一种宁静而优雅的氛围,也暗示了主人公的内心世界。
  • 情感表达:词中的“乌龙怕睡”,既是一种动物的比喻,也象征着主人公内心的不安或恐惧。而“谢娘三径”则暗示了主人公可能是一位女性,同时也表达了她对爱情的渴望和对自由的向往。
  • 象征意义:整首词中,“蔚蓝天”、“一派雁程”等意象都具有很强的象征意义。这些自然景象不仅反映了作者的心境,也暗示了他对生活的态度和对未来的期许。
  1. 文化背景
  • 清代文学:清代是中国古典文学发展的高峰时期,许多诗人和文人都在这一时期留下了自己的作品。陈维崧作为清代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词作受到了广泛的赞誉和研究。
  • 女性视角:在古代文学中,很少有以女性为主体的作品,陈维崧的《琐窗寒•本意闺情》为这一传统做出了突破,展示了女性在爱情、生活和社会中的独特体验和思考。
  1. 艺术手法
  • 用典:陈维崧在词中大量使用了典故,如“谢娘三径”中的“谢娘”可能指的是历史上的一位美女,这样的使用既增加了词的文化底蕴,也使得作品更具有吸引力。
  • 意境营造:整首词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营造出一种深沉而富有哲理的意境。这种意境的营造,使得陈维崧的词不仅仅是简单的抒情,更具有深度和思考的空间。

《琐窗寒•本意闺情》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词作,也是清代文学宝库中的一朵奇葩。通过这首词,可以窥见清代文人的生活状态、思想倾向以及对传统美德的尊重。陈维崧的这首《琐窗寒•本意闺情》不仅是对个人情感的真实抒发,更是对时代背景下人性的深刻洞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