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雁过妆楼 再咏糊窗

几扇疏棂,玲珑处、檀笺粉茧糊成。
夜来微雪,掩映更觉晶莹。
做就贮愁函梦地,生疏踏月拗花情。
凭遮藏,偏被严飙,送到残更。
生平齑盐井臼,记欣然同听,败纸齐鸣。
今番燠馆,无奈一倍凄清。
无聊拈毫弄墨,倩小字、斜行春蚓萦。
闲题咏,把雪窗涴遍,何用通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新雁过妆楼 再咏糊窗”是一首词,作者为陈维崧。这首词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情的表达,展现了作者对爱情的渴望与无奈,以及内心的孤独和哀愁。下面将从多个方面进行具体分析:

  1. 诗词背景:陈维崧,字其年,号迪陵,是明末清初著名的文学家和音乐家,被誉为“南词之冠”。他的词作多表现了个人情感,其中《新雁过妆楼》便是一首代表作。这首词创作于清朝康熙年间,体现了当时文人的情感状态和审美趣味。词中通过描写大雁南飞的场景,隐喻着闺中女子对远方丈夫的思念之情。
  2. 词作内容:在《新雁过妆楼 再咏糊窗》中,作者细致地描绘了几扇疏棂,并用檀笺粉茧来糊成。这样的细节设置不仅增强了画面感,也反映了作者对生活细节的关注和对美的执着追求。词中的“夜来微雪,掩映更觉晶莹”一句,形象地刻画出冬夜的寂静与美丽,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这份美好景色的珍惜。此外,“生疏踏月拗花情”则揭示了作者内心的孤寂与落寞,以及对美好时光流逝的感慨。
  3. 艺术特色:《新雁过妆楼》在艺术上具有鲜明的个性化色彩。首先,在形式上采用九十九字的双调词牌,这种结构使得词作节奏感强烈,便于表达复杂的情感。其次,在语言上,词人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如将大雁比作传递信息的使者,将月光下的花朵比作恋人的身影等,这些都增强了词作的艺术感染力。最后,从音乐角度来看,陈维崧的词在旋律上流畅而优美,具有很强的音乐性,能够触动人心。
  4. 文化影响:陈维崧的这首词不仅在当时受到赞誉,而且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展示了清代初期文人的情感世界,同时也体现了那个时代的审美观念。在文学史上,《新雁过妆楼》以其深邃的情感和精湛的艺术技巧,成为了研究清代文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此外,这首词还对后来的词坛产生了一定的启示作用,许多词人在学习古典文学时,都会将其作为重要的参考对象。
  5. 情感内涵:陈维崧在这首词中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传达了一种超越时间和空间的情感。这种情感不仅仅是个人的孤独与哀愁,更是一种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真挚爱情的追求。在现代社会,虽然人们的生活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但人们对于美好事物的追求却始终不变。因此,《新雁过妆楼》所蕴含的情感内涵,对于当代人来说依然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
  6. 历史价值:从历史文化的角度来看,陈维崧的这首词不仅是文学作品,更是一份珍贵的历史遗产。它记录了清朝初期社会的风貌和文化特点,为我们了解那个时代的文化背景提供了重要依据。此外,这首词也反映了古代文人的生活态度和审美情趣,对于我们深入研究中国古代文学和艺术具有重要意义。

陈维崧的《新雁过妆楼 再咏糊窗》不仅是一首情感丰富的词作,更是一幅生动的画面,展现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它的艺术魅力和文化价值至今仍被人们所传颂和欣赏。通过学习和研究这首词,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人的情感世界,也可以从中汲取生活的智慧和力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