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下笛 本意

今夕何年,满天皓魄,一轮圆碧。
露桥水驿。
谁向风前喷笛。
趁关山、河汉夜凉,故将凤竹悽倦客。
正寒潭峭岸,离乡年少,凭江船侧。
当初曾记,趁寒食梨花,醉平阳宅。
念奴璚管,碎把画梁尘劈。
到如今、漂流路岐,西风落叶无相识。
月生烟,生怕铁龙,归海何处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月下笛·本意》是清代诗人陈维崧的作品,这首词通过描绘作者在月夜下听笛的情境,表达了作者对故友、故家、故国深切的怀念之情。下面是对《月下笛·本意》的介绍:

  1. 创作背景:《月下笛·本意》的创作年代,具体时间已无从查证。然而根据其内容和风格来看,可以推测这首词是在清初时期创作的。当时的政治背景和社会环境可能为作者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使他能够将个人的情感与时代的变迁相结合,创作出这样一首情感深沉的词作。

  2. 文学价值:《月下笛·本意》不仅是陈维崧词作中的佳作,也是中国古代诗词宝库中的瑰宝。通过对《月下笛·本意》的分析,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清代词风的特点,以及词人在艺术上的成就。同时,该作品的鉴赏也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古代文人如何通过诗词来表达他们对生活、自然和宇宙的思考及感悟。

  3. 艺术特色:《月下笛·本意》在艺术表现上具有独特之处。首先,它运用了周邦彦的《月下笛》调名,即咏词人春夜月下听笛时的所思所想。这种引用不仅丰富了词的意境,也为读者提供了一个更为广阔的想象空间。其次,这首词的语言精炼而富有诗意,通过对景抒情,使整首词充满了浓厚的古典美和文化意蕴。最后,陈维崧在词中巧妙地融入了自己的情感和个人经历,使得这首词不仅仅是一次单纯的审美体验,更是一次心灵的触碰和共鸣。

《月下笛·本意》不仅因其深厚的文化内涵成为研究中国古典文学史的重要文本,也因其在艺术上的高度成就而值得反复品读。无论是从词的写作技巧,还是从表达的情感深度,这部作品都展现了陈维崧作为一位杰出词人的艺术追求和创作才华。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