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冷天寒日,人去客愁中。
数行钿蝉柱雁,祖饯出城东。
衣上青天明月,马上黄河飞雪,雁背染霜红。
如此作装急,磊砢相桓公。
千斤椎,七宝辔,百石弓。
从奴宾客,所过栈马齧残通。
定过淮阴祠下,更到望诸墓上,怀古飒悲风。
若见苏司业,言我鬓成翁。
水调歌头 送宋荔裳观察入都并寄蓼天司业同顾庵西樵赋
介绍
《水调歌头·送宋荔裳观察入都并寄蓼天司业同顾庵西樵赋》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一首词。这首词表达了作者对宋荔裳观察进入京都的祝福之情,同时也寄托了作者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以下是诗词原文:
水调歌头·送宋荔裳观察入都并寄蓼天司业同顾庵西樵赋
苏轼
霜降碧天静,秋事促西风。寒声隐地,初听中夜入梧桐。起瞰高城回望,寥落关河千里,一醉与君同。叠鼓闹清晓,飞骑引雕弓。
岁将晚,客争笑,问衰翁。平生豪气安在,沈领为谁雄?何似当筵虎士,挥手弦声响处,双鹄过长空。壮志今如此,此水断人东。
注释:
霜降(tīng jiàng):节气名。《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九月中,雨金生,露凝而为霜。”
碧天静:天空湛蓝,没有云彩。
秋事促西风:秋天的事情催着秋风而来。
隐地:悄然无声。
中夜:半夜时分。
梧桐:落叶乔木,古人常用来代指秋季。
高城:高大的城墙。回望:回头看。
寥(liáo)落:寂寞冷落之意。关河:指函谷关和黄河。千里:形容距离之远。
一饮:畅饮。同:一起。
叠鼓闹清晓,飞骑引雕弓:早晨鼓声阵阵,骑着战马的人手持弓箭准备出征。
岁将晚:时光已晚。争笑:争先大笑。问衰翁:询问这位老人为什么显得如此衰老。平生:一生的志向或抱负。豪气:豪迈的气概。为谁雄:意谓谁能称雄天下?
何似:何如。指什么。当筵:面对酒宴。虎士:勇猛之士。
挥:舞动。弦声:乐器的声音。
双鹄(gǔ):两只天鹅。断人东:形容气势磅礴,如断江流一般。
译文:
碧空澄澈,秋风送来阵阵瑟瑟之声。我静静地听着夜晚传来的梧桐叶被风吹落的声音。抬头望去,只见那高楼城阙在月光下显得格外孤独,辽阔的关河千里迢迢地延伸至远方。在这美好的时刻,我们一同畅饮美酒,共度良宵。早晨的鼓声阵阵,战马嘶鸣,战士们手握弓箭,整装待发。岁月已经渐渐走向了尽头,人们纷纷嘲笑那些年老之人,他们为何显得那么苍老呢?他们一生的壮志豪情在哪里?难道还能像当年那样英勇无敌吗?何不现在趁着年轻,像战场上的勇士一样挥舞着手中的兵器,尽情释放自己的激情,让豪情万丈的歌声响彻云霄呢?如今,我们虽然身处不同的地方,但只要心怀壮志,就能像那展翅高飞的天鹅一样,冲破重重障碍,勇往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