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庭芳 吴门管烈妇夫亡殉节词以纪事

镜掩离鸾,弦摧别鹤,千秋彤史留芬。
机中锦字,长恨与谁论。
一自磨笄人杳,成灰后、蝶化罗裙。
人间事,依然花月,空馆总无春。
夫君。
怜彩笔,土埋玉树,雨打黄昏。
痛梨花一树,同散朝云。
赢得巫箫社鼓,胥江畔、岁岁迎神。
凭谁画,啼斑满竹,别样管夫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满庭芳·吴门管烈妇夫亡殉节词以纪事》是由清代著名诗人陈维崧创作的一首词。陈维崧(1625—1682),字其年,号迪陵,江苏宜兴人,是中国文学史上著名的词人之一。

从文学价值角度来讲,陈维崧的这首《满庭芳》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同时也承载着深刻的历史意义和人文关怀。词中的“镜掩离鸾,弦摧别鹤”描绘了一幅凄美动人的画面,展现了人物内心的痛苦和无奈。而“千秋彤史留芬”则表达了对这位烈妇的崇高敬意和对其事迹的永久纪念,彰显出作者深沉的历史责任感和文化自觉。

从情感表达来看,陈维崧在这首词中通过丰富的想象和细腻的语言,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忠贞不渝的女性形象。她虽然身处困境,但仍旧坚守着对爱情的忠诚,不惜牺牲自我以保全家庭。这种情感的真挚与深刻,让读者能够感受到那个时代女性所承受的沉重压力以及她们的高尚情操。

从文化背景和历史影响来看,《满庭芳·吴门管烈妇夫亡殉节词以纪事》的创作时间是在清朝初期,那时中国社会正经历着巨大的变革。这首词反映了清初文人对于传统美德的追求以及对国家和社会稳定的深切关怀。它不仅是文学作品,更是一部反映时代精神、承载历史记忆的史诗级作品。

从教育启示角度来看,通过对《满庭芳·吴门管烈妇夫亡殉节词以纪事》的学习,人们可以深刻理解到在动荡的时代背景下,个人命运与国家兴衰紧密相连的重要性。同时,也应当反思如何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更好地维护人性尊严和道德底线,如何在个人追求与社会责任感之间找到平衡点。

《满庭芳·吴门管烈妇夫亡殉节词以纪事》不仅是清代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更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宝贵遗产。它以其深邃的思想内涵、精湛的艺术表现力和强烈的历史使命感,成为后人学习和研究的重要对象。通过对这首词的学习与鉴赏,人们不仅能够领略到古代文人的才情与风骨,更能从中汲取智慧与力量,为现代社会的发展提供灵感与借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