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言玉女 雨中舟次吴阊不及过晤园次同纬云子万寄怀

记得寻君,才过匆匆灯市。
伯通桥下,挽征衫且憩。
垂柳几树,临别倚栏斜指。
再来看汝,定鹅黄矣。
柳已鹅黄,撅头船恰又至。
满船丝雨,卷春蓑困睡。
微茫驿楼,料想水城将闭。
知他花下,已应微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传言玉女 雨中舟次吴阊不及过晤园次同纬云子万寄怀》是清代诗人陈维崧创作的一首词。下面将介绍此作品:

  1. 作者简介
  • 陈维崧(1625—1682),字其年,号迪陵,江苏宜兴人。他是一位多才的诗人和骈文作家,尤其擅长词和骈体。康熙十八年(1679年),陈维崧应博学鸿词科,被授予翰林院检讨,并参与了《明史》的修撰工作。他的诗作以情感丰富、意境深远著称,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1. 作品原文
    记得寻君,才过匆匆灯市。伯通桥下,挽征衫且憩。垂柳几树,临别倚栏斜指。再来看汝,定鹅黄矣。柳已鹅黄,撅头船、恰又至。满船丝雨,卷春蓑困睡。微茫驿楼,料想水城将闭。知他花下,已应微醉。

  2. 整体翻译

  • 这是一首描写江南春季景色与离别情绪的词作。词人回忆起寻找友人的情景,从匆忙走过的灯火辉煌的市场到伯通桥下的停留;通过垂柳几棵的描绘,展现了春日的生机和离别时依依不舍的情景。词人在告别时,想象朋友回来时会见到已经泛黄的柳叶,以及满载着春天气息的船只,都暗示着时间的流逝和季节的变迁。
  1. 词句注释
  • 灯市:即夜市,指繁华的市场。
  • 捻头船:形容小而快的船。
  • 满船丝雨:形容春雨密布的景象。
  • 春蓑:指用草编织的蓑衣,用来避雨的衣物。
  1. 白话译文
  • 回忆中的寻君场景,刚刚匆匆经过热闹的夜市。在伯通桥下,我挽起征衫稍作休息。几棵垂柳,临别时我倚着栏杆斜指。再回去看望你,你的头发应该已经变成了金黄色了。柳树已经染上了黄色,小船也恰好到达。满船细雨,被春蓑遮盖困倦地睡着。估计驿站的楼上,水城即将关闭。知道你那里一定已经微醺了。
  1. 创作背景
  • 此词的创作背景是作者在江南春季的一次舟行,他在途中遇见了一位友人,两人曾有过约定要相见。然而,由于某种原因,这次会面未能如期进行。词人以此词表达了对此次未果的相遇的遗憾和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1. 名家点评
  • 这首词以其深情的笔触和细腻的描绘,成功地营造了一种温馨而又略带忧愁的氛围,展现了作者对友情的珍视和对自然美景的热爱。
  • 词中的意象运用得当,如“灯市”、“伯通桥”、“柳”等,都富有象征意义,增强了词的艺术效果。
  1. 轶事典故
  • 关于这首词的背景故事,有一个有趣的传说。据说陈维崧曾因为一次意外错过了与友人相见的机会,因此写下了这首词来表达内心的失落和遗憾。
  1. 作品赏析
  • 这首词通过对江南春季景象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词人在特定时刻的情感体验。词人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比喻,使得整首词充满了诗性和画意。同时,词中流露出的对友情的珍视和对自然美的感悟,也为读者提供了一种心灵的慰藉。

《传言玉女 雨中舟次吴阊不及过晤园次同纬云子万寄怀》不仅是一首充满诗意的词作,也是对友情、自然和历史的深刻反思。这首词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远的思想内涵,成为了中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的瑰宝。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