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客里度元宵,人正恹恹病。
撚偃师、廨后黄梅嗅,想洛下、春灯盛。
今年准拟酬春兴,奈阴晴难定。
拥香篝仍剔,残灯半盏,似去年心性。
探春令 庚戌元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探春令·庚戌元夜》是清代诗人陈维崧创作的一首词。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作品:
作者简介:陈维崧(1625—1682),字其年,号迪陵,江苏宜兴人。早慧,幼年有神童之称。康熙十八年(1679)应博学鸿词科,授翰林院检讨。陈维崧尤长于词及骈体,著有《迦陵文集》《迦陵词》《湖海楼诗集》等。
创作背景:陈维崧的这首《探春令·庚戌元夜》作于清代康熙年间,当时他客居异乡,度过了一个特别的元宵节。这首词描绘了他内心的感受和对节日气氛的怀念,表达了他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
诗词原文:
去年客里度元宵,人正恹恹病。
捻偃师、廨后黄梅嗅,想洛下、春灯盛。
今年准拟酬春兴,奈阴晴难定。
拥香篝仍剔,残灯半盏,似去年心性。诗词赏析:陈维崧在这首词中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例如“人正恹恹病”和“拈偃师、廨后黄梅嗅”,通过这些描写增强了词的感染力。此外,“今年准拟酬春兴”展现了他对即将到来的春天的期待,而“阴晴难定”则表达了他对未来不确定的忧虑。整体上,这首词情感丰富,语言优美,是陈维崧词作中的佳作。
《探春令·庚戌元夜》不仅展示了陈维崧卓越的文学才华,也反映了他在特殊时期的内心世界。这首词以其深沉的情感和独特的艺术风格,成为了中国古典文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对于热爱古典文学的人来说,深入阅读并理解这首词,无疑能够更加领略到陈维崧词作的魅力及其深厚的文化底蕴。